高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主人身邊,馬蹄不時輕輕地踢打著地面。
這時,李慶安斜望了一眼旁邊的李嗣業,恰好李嗣業也向他望來,兩人目光一觸,會意地點了點頭,今天,不僅是二十四名邊將的競爭,也是幾大節度邊軍之間的較量。
李嗣業訓練的是步卒陌刀軍,雖然江淮沒有陌刀,但每人皆執特地打製的大刀,刀光雪亮,殺氣騰騰,
而排在最前面的,是李光弼的武進營,他訓練的是槍兵,一百名士兵手握鐵槍,昂首站立。
這時,鼓聲隆隆地敲響了,所有計程車兵目光刷地向左面的角樓望去,角樓上紅旗揮動。
李光弼低低一聲喝令:“上馬!”
一百名槍兵翻身上馬,控制住馬速,緩緩地向校場西門而去,這裡守衛著二十幾名羽林軍,見第一支隊伍過來,他們紛紛向兩邊閃開,騎兵隊越奔越快,衝進了演軍校場。
隨著百名騎兵賓士進了校場,觀檢臺上微微起了一陣騷動,士兵們控制著馬速,整齊劃一地向觀檢臺奔來,忽然嘎然而止,一齊向李隆基行了軍禮。
李光弼大喝一聲,“出槍!”
刷地一下,百杆長槍刺出,百名騎兵演練著百槍陣,槍法精奇,如梨花飛舞,氣勢雄渾,無堅不摧,李隆基點了點頭,對李林甫笑道:“相國,這才是江淮子弟,這才是朕的府兵精銳,看來中原腹地的府兵也並非羸弱之兵,關鍵還是在於將,將猛則兵強,這個李光弼不錯,有點像他父親。”
李林甫也沉吟一下道:“這幾日臣一直在考慮對吐蕃的河湟之戰,雖然安西取得了小勃律的大勝,但實際上是以奇兵獲勝,在小勃律國基本上沒有和吐蕃打一場硬戰,在安西有地形之利,或許可以這樣做,但東線就不一樣了,吐蕃在安西失利,對怎麼可能不重兵防守赤嶺一線,以保住他們九曲的後勤之地,臣以為,僅憑隴右之軍是不可能取得河湟的勝利,必須外調援軍才行。”
李隆基微微點頭,“相國說得不錯,赤嶺易守難攻,朕也是擔心隴右兵力不足,朕準備調三萬河西軍和三萬朔方軍,支援隴右,只要能拿下赤嶺,朕付出多大的代價也願意。”
這時,鼓聲又起,安西李嗣業的大刀軍入場了,一百名身高魁梧的壽春兵身披重甲,頭盔嚴嚴實實地護住臉鼻,只露出一雙雙冷酷的眼睛,他們手握長約一丈的寬口大刀,列隊成四排,如牆推進,李嗣業手執真正的陌刀,擠身於最前排。
他們動作不快,每一步重若千鈞,踏出的足聲如雷霆震動,一步一步向觀檢臺走來,這種殺氣凌厲的氣勢,使許多坐在前排的官員都臉色微變,情不自禁地站起身來。
李隆基一言不發,目光緊緊地注視著這支仿陌刀軍的陣勢,他從前也見到宮中侍衛的陌刀表演,但卻沒有這支軍隊力劈華山般的震撼,他忽然發現關鍵便在中間身高近一丈的李嗣業,他就是全軍的陣眼,正因為有了他的存在,整支軍隊就彷彿有了靈魂。
“壯哉!安西軍。”李隆基情不自禁地脫口而贊。
李嗣業一聲低令,刀軍陣轉頭向東,東面擺放著一排數十隻木製人偶,大刀軍列陣而上,刀鋒劈過,沛不可當,木偶頓成碎末。
觀檢臺上喝彩聲一片,李隆基輕輕出了口氣,又對李林甫笑道:“安西陌刀軍之威,朕第一次領教了。”
“陛下,這還不是真正的陌刀軍,臣聽聞攻打連雲堡時,陌刀軍列陣而上,吐蕃人的巨木滾石皆傷及不了他們,號稱固若金湯的連雲堡就是被他們一舉拿下。”
李林甫語氣中帶有強烈的暗示,他見李隆基眼中若有所思,便又笑道:“陛下不妨再看看安西軍的騎射。”
說完,他向兵部侍郎李麟做了一個手勢,角樓上紅旗揮下,馬蹄聲如雷奔來,一隊弓騎兵風馳電掣般衝進了校場,李慶安一馬當先在前,他的一百精騎列成雁陣緊隨其後,陣型不斷變化,時而成月牙弓陣,時而成菱形,在校場中縱馬疾奔,激起滾滾黃塵。
隊伍逐漸形成一個直徑兩百步的大圓,他們彷彿走馬燈似的疾奔,在圓心中立著一座高約七尺的木人,李隆基忽然明白了,他驀地站起身,緊張地注視著江都弓騎兵的一舉一動。
弓騎兵手執硬弓,但沒有一人抽箭,忽然,李慶安一聲高喊,百名弓騎兵幾乎是同步,百步外,抽箭、張弓,射擊,一氣呵成,百支箭呼嘯著撲向木偶,‘咚!’地一聲,一百支箭同時釘在木偶上身,木偶眨眼間變成了刺蝟。
這種整齊劃一的神箭贏來了一片掌聲,但並沒有結束,弓騎兵只奔出十步,再一次如行雲流水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