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卣鰨徊喚鋈鞝耍��僑縋嘟��慵�烊人�常�紙淮�觥巴洗�緩慰唷鋇牧硪恢卦�頡�
以下兩句寫縴夫的心境。但不是透過直接的心理描寫,而是透過他們的歌聲即拉船的號子來表現的。稱其為“都護歌”,不必指古辭,乃極言其聲悽切哀怨,故口唱心悲,淚下如雨,這也照應了題面。
以上八句就拖船之艱難、生活條件之惡劣、心境之哀傷一一寫來,似已盡致。不料末四句卻翻出更驚心的場面。“萬人系磐石”,“系”一作“鑿”,結合首句“雲陽上徵”的詩意看,概指採太湖石由運河北運。雲陽地近太湖,而太湖石多孔穴,為建築園林之材料,唐人已珍視。船伕為官吏役使,得把這些開採難盡的石頭運往上游。“磐石”大且多,即有“萬人”之力拖(“系”)之,亦斷難達於江邊(“江滸”)。此照應“拖船一何苦”句,極言行役之艱鉅。“無由達”而竟須達之,更把縴夫之苦推向極端。為造成驚心動魄效果,作者更大書特書“磐石”之多之大,“石芒碭(廣大貌)”三字形象的表明:這是採之不盡、輸之難竭的,而縴夫之苦亦足以感傷千古矣。
全詩層層深入,處處以形象畫面代替敘寫。篇首“雲陽”二字預作伏筆,結尾以“磐石芒碭”點明勞役性質,把詩情推向極致,有點睛的奇效。通篇無刻琢痕跡,由於所取形象集中典型,寫來自覺“落筆沉痛,含意深遠”,實為“李詩之近杜者”(《唐宋詩醇》)。
(周嘯天)
靜夜思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於工而無不工者。”(《詩藪。內編》卷六)王世懋認為:“(絕句)盛唐惟青蓮(李白)、龍標(王昌齡)二家詣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藝圃擷餘》)怎樣才算“自然”,才是“無意於工而無不工”呢?這首《靜夜思》就是個樣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來,說是“妙絕古今”。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繹,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一個作客他鄉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詩歌中所經常看到的。例如梁簡文帝蕭綱《玄圃納涼》詩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於李白的唐代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裡,用“空裡流霜不覺飛”來寫空明澄澈的月光,給人以立體感,尤見構思之妙。可是這些都是作為一種修辭的手段而在詩中出現的。這詩的“疑是地上霜”,是敘述,而非摹形擬象的狀物之辭,是詩人在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錯覺呢?不難想象,這兩句所描寫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著他抬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淨!這時,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生遐想,想到故鄉的一切,想到家裡的親人。想著,想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於沉思之中。
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它的內容是單純的,但同時卻又是豐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說出來的要多得多。它的構思是細緻而深曲的,但卻又是脫口吟成、渾然無跡的。從這裡,我們不難領會到李白絕句的“自然”、“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馬茂元)
從軍行
從軍行
李白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這首詩以短短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