剷除不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集團下屬的一家裝置公司在改制之後,職工們仍然保持著一副懶洋洋的老樣子,以為得過且過的日子可以繼續混,公司虧了反正主要是虧了廣廈的。個別不安分的職工則想渾水摸魚,把公司的裝置拿出去賣了,或者拿去出租,壞了之後則拿回公司維修。
但是真實的王明和並不像他的外表那樣文弱。當他知道裝置公司在2001年的年終結算中出現了100萬的虧損後,便讓集團的黨委、工會和人力資源部門出面宣佈公司關門,並對公司的經營情況和資產進行核查。過去捧慣鐵飯碗、吃慣大鍋飯的職工們自然鬧了起來,集團管理班子也不願意接這個“燙手的山芋”,因為大家畢竟是一起從老集團過來的。
王明和也理解這層關係,所以親自出馬處理。面對一群激動的面孔,他並不多講大道理,只講了三條:一是願意留下來的都可以留下來,但崗位必須調整,思想必須轉變,而且有三次機會調整崗位;二是不願意留下的可以選擇離開,集團按照改制時定下的最優惠政策給予補償;三是對以上兩種處理辦法都不接受的話,可以公事公辦,到勞動局仲裁。
對於把公司裝置拿去變賣和私自出租的情況,在調查清楚之後,王明和則堅持當事人必須走人,案件可以不報公安局,也不記入檔案。
這樣的處理是無懈可擊的,即使要鬧也找不到理由。經過這番最初的磨合,廣廈的管理理念也就逐步在杭州建工集團紮根,集團的經營也很快走上軌道。兩年之後的2003年,杭州建工集團的產值也由過去的5億到6億元,一下子躍升到20億元,利潤由2000年的600萬元增加到3600萬元。
二進京:大棋局擺進皇城根兒(1)
作為城市,北京不過是中國眾多城市中的一個,但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心目中,這個曾經是皇帝宮廷所在地的城市又絕不僅僅是眾多城市中的一個。而事實也是如此,它和中國其他城市的關係,不是華盛頓和美國其他城市的關係,也不是東京與日本其他城市的關係。
樓忠福在1998年決定把廣廈的建築主業做大,在全國構建大地基的時候,就考慮在北京兼併大型國有建築企業,以拓展以北京為中心的華北建築市場。不過這個悠久的帝都雖然從來都是中國風雲際會的中心,但是在中國的現代化大潮中,它從來都不是一個開風氣之先的地方。在“國退民進”的改革浪潮中,北京也依然像改革開放中過往的每一波改革一樣,步履蹣跚地跟在全國的最後。國企主管部門對國企產權改革的事情也遲遲放不下架子,也放不開手腳。
在這種大背景下,廣廈“以資本換身份,以身份拓市場”的戰略構想在北京也遲遲難有真正的進展。
不過,樓忠福在無法改變世界的時候,總是能改變自己以適應世界。在一時敲不開北京建築市場厚厚的大紅門的情況下,樓忠福找了一個小小的“偏門”——1999年10月廣廈以350萬元購入了北京中地建設公司49%的股權,然後再向該公司投入2000萬元,控制該公司83%的股權。
這一步棋讓樓忠福和廣廈實現了“換取北京身份”的目的。但是北京中地建設公司在北京建築業界,是一家知名度很低、規模很小的公司。這麼一家民營資本背景的公司,在市場化程度比全國其他地方都低的北京是難以在短時間內大有起色的。所以廣廈雖然換到了北京的身份,但卻沒有真正實現拓展北京市場的目的。
2001年7月14日,北京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奧運概念立即給北京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利好訊息,對於北京的建築和地產市場,這更是可以產生無限想象空間的千載機遇。在這樣巨大的歷史機遇面前,樓忠福歷來是不會袖手旁觀的。
當全世界的各路商業英雄都在為數千億的奧運經濟大蛋糕而摩拳擦掌的時候,樓忠福和廣廈也在2001年下半年展開了兼併戰略的“二進京”行動。
廣廈“二進京”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找北京市建工集團商量,希望與其下屬的一家大型建築公司合作。這個談判過程非常艱難,因為北京建工集團下屬的幾家建築企業還沒有過讓民營企業參與重組改制的先例。
樓忠福把廣廈購併重慶一建、杭州建工集團的成功案例拿出來遊說北京市政府官員和北京建工集團的領導,並把他們請到重慶參觀考察改制後的重慶一建。最後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建工集團同意讓日子比較艱難的北京二建與廣廈合作。
北京二建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呢?
按輩分,這當然又是一個曾經“萬千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