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外。
皇后臨近生產,不便出宮,朱厚照只能自行前往,和六部九卿一起,挽起褲腿,扛起鋤頭,下地種田。
和天子一起種田是難得榮耀。官至侍郎級別,方有資格到皇莊翻地。
錦衣衛護衛隴頭,旗手衛羽林衛散佈田莊四周。
田壟間,天子在前,三位閣老和英國公在後,六部尚書是第三梯隊,最後才是通政使鴻臚寺卿等朝官文武<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朱厚照耕地時,張永丘聚在左,歸京不久的谷大用和劉瑾在右,小心照看,時而遞上布巾,送上水囊。遇到扒犁歪掉,還要扶上一扶。
朝官沒這麼好的待遇,只能咬牙堅持,到地頭才能休息。
過分的是,朱厚照突發奇想,更改規矩,象徵性的活動變成實打實耕田。
半畝地耕完,武將不覺如何,多數文官早眼前發黑,幾乎扶不住鐵犁。
朱厚照擦擦汗,回頭看一眼,嘴巴咧開。
楊先生心憂國事,自請留北疆三月,種植新糧,促邊民屯田。奏疏送入京城,有些人雞蛋裡挑骨頭,說什麼超出職任,當另遣朝官。
其目的,不言而喻。
少年天子心生不滿,磨著後槽牙,冷笑兩聲。
無需到北疆,京畿之地一樣可以屯田。
他xxx的,都來給朕翻地!
知曉民生疾苦,百姓不易,看還有誰站著說話不腰疼!
倭國的銀礦石不斷運回,朝鮮的大米一車車不斷。雙嶼截獲的走私船成倍數遞增——當然,是在海域內動手,還是走出國門攔截,壓根不在朱厚照考慮。
總之,少年天子不缺錢,不缺糧,底氣相當足。有耐心,也有信心,和滿朝文武耗下去。
今日的朱厚照,早非吳下阿蒙,馭人的手段越來越純熟。
恢復聖祖高皇帝之法,是為肅-清朝中,不是餓死兩班文武。
識趣的,拋開不該有的心思,職業生涯無損,有好處還能分一杯羹。頑固不化,固執己見,死不悔改,別怪他下狠手收拾。
按照楊先生教導,扇完巴掌給顆甜棗。
只不過,朕給的甜棗,大可接著。不給你,若敢伸手,舉刀就剁,誰求情也沒用。
忙碌大半日,眾人坐在田邊休息。
朱厚照放下水囊,正撕開麥餅,忽見幾名中官從隴頭跑來。
“陛下,宮中大喜!皇后娘娘誕下……”
“什麼?!”
聽到此言,朱厚照蹦起來,不等中官說完,已是嘴角咧開,跑出幾步,飛身上馬。
“陛下!”
張永谷大用和劉瑾幾個忙抱起大氅,快步跟上。
文武立在田中,面面相覷。
最終,目光集中到三位閣老身上。
宮中大喜,天子走人,他們是該跟上賀喜,還是留下繼續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