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怎麼做呢?“諸佛所師,所謂法也”,這個“師”當動詞,如果當名詞的時候就是老師,當動詞就是遵循,就是三世諸佛尚且要遵循這個宇宙間的道法,何況我們做弟子的呢?
佛陀遵循道法,有兩說:第一個,從因地上來說,佛陀凡夫時他就是依止道法的修學,來慢慢轉凡成聖的,這個我們叫作“以法為師”,因地是這樣子。那麼在果地上,佛陀是“以法師人”。佛陀成道以後,當然佛陀也顯神通,我們看佛陀的經典很多大地六種震動、身心放出廣大光明,這個不是佛陀的本意,是前方便而已,那是啟發大家的信心。
佛陀出世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宣揚他所覺悟的道理,“以法師人”。所以我們綜觀佛陀因地的修學,乃至於他果地的妙用,其實佛陀內心世界所要表達的只有一個東西,就是他覺悟的真理。佛陀以這個真理而成就了萬德莊嚴,佛陀也用這個真理賜給弟子,我們照這個道理來做。
第一段蕅益大師引用佛陀作例子,說這件事情是沒有例外的,因為你只有這條路可以走。
我們再往下看。“雖勝義法性,貴在親證”,當然這個“勝義”,就是這種真如的法性,多說無益,貴在親證。真如的實相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理論上是不能用言說來表達的,因為言說相,這個語言文字是有限量的,你只能夠詮釋它的一部分。所以真正的真如佛性,聖人入真如佛性時是離一切言說相的。那一念心跟道接觸時,是沒有辦法講話的。
但是身為一個初學者,假設我們剛開始在學習道法時,佛陀沒有施設很多的“黃卷赤牘”(古代的經典沒有白紙,都是黃卷,“赤牘”就是竹片),假設佛陀沒有說法,對我們這些充滿妄想的眾生,沒有人引導我們,來作一個“標月指”,來指示一種修行的法要,那誰能夠知道我們打妄想的心中有一個真如佛性,誰知道呢?
偉大的佛陀成就了佛道,他為什麼成就佛道呢?不是因為修苦行的關係,也不是因為禪定的關係,是發現了他內心的道。他把心中的道的開關開啟了——道就在妄想當中——開啟以後,無量的功德就顯現出來,他成就佛道了。
佛陀在因地時,就在心中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所以他成就以後,馬上想到還有無量無邊的眾生在顛倒妄想當中,但是這個道法又不能言說,也不能把這個道法賜給你。佛陀在因地時到處遊化,凡是跟他有緣的人,佛陀就應機說法,度了很多很多人,但不是每一個人都很幸運跟佛陀生長在同一個時代、同一個地方,比方我們跟佛陀就差了兩千五百多年。佛在世時我們沉淪;今得人身佛滅度。所以佛陀考慮到未來末法眾生的度化,就把道法變現成文字相,然後留下來。
當然剛開始時沒有文字,轉成音聲相,佛陀轉了很多的音聲,這個音聲有道法。“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句話有道法;“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這句話有道法;“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這句話有道法。佛陀在臨滅度時,知道他走了以後,這個世界上失去了光明,所以佛陀把這個道法放在文字裡面,然後代代流傳,看誰有緣遇到它。當然這個地方必須有歷代的祖師、善知識的開演。
身為一個法師,這個道理全部不是我們覺悟的。法師只有做一件事情,就是把佛陀的道法還原,還它本來面目。佛陀就做了一件事情,把道法轉成文字相。那我們呢,再把文字相還原成它原來的道法,叫作“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沒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