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千歲添千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引了過去。
嬴則拿起一塊蛋糕放進嘴裡,水果清爽香甜,蛋撻滑嫩細膩。
黃桃味、蘋果味、桔子味、葡萄味,微微的酸味沖淡了蛋撻的香膩,但同時又讓蛋撻口感更豐富更美妙。
“好吃!”嬴則一連吃了兩個蛋撻,準備去吃第三個時,就聽見自家孃親用陰森森的聲音,“則寶寶,牙齒不要了嗎?”
嬴則立刻停下拿蛋撻的動作,耷拉著小腦袋,無精打采的揮了揮手,開口說道:“拿下去拿下去,別讓我看見,看見就糟心。”
“別裝可憐,你娘啊……不吃這套。”羋婧輕輕拍了拍嬴則的頭,“快給你弟唸書,等你念好了,再讓你吃一個。”
嬴則聽罷,立刻精神一振,歡呼一聲,拿起擺在桌子上的課本,端端正正坐好,開始唸詩。
這個年代沒有《千字經》、《百家姓》這些適合兒童啟蒙的書籍,因此時下之人啟蒙用得都是《詩三百》也就是後世的《詩經》。
再加上這個年頭的讀書那不叫讀,而叫做“誦書”。
在古代,誦書不像現代讀書那樣,直接唸完就可以了事,而是要用一定的規格和音調來唸,並且保證念出來的音調像是唱歌一樣。
只是唱歌是開卷考試,好不好聽就見仁見智了。
如果無法想像什麼叫“誦書”,可以自行古裝劇裡書生們,一邊唸書,一邊有節奏的搖頭晃腦的場景。
若是現代人看來,肯定會覺得傻逼無比,畢竟讀書就讀書,記得了就行了,還搞那麼複雜,簡直就是形勢主義。
但是在古代就不同,這是一種“禮”,古代貴族的“禮”從生到死,在自然生活中浸入骨子之中,這樣的禮儀教育讓他們縱然落於荒野,也能有別於尋常人。
沒禮的貴族,那是很受人鄙視的。
比如秦始皇他爹子楚,因為從小在趙國當質子,文化課有點不好,字當然認識,但是誦書是不會的。
因此,噹噹時尚為太子的孝文王叫他誦書,子楚頓時就抓瞎了,幸好子楚身邊還有一個小跟班呂不韋,及時提示說說“少捐棄在外,嘗無師傅教學,不習於誦”,這才矇混過關。
羋婧自然也是不會誦書的,不但不會,而且嬴則念著念著,她就歪著頭睡了過去,以致於嬴駟什麼時候進來都沒有發現。
“婧……”嬴駟連讓宮人通報也沒有,就興沖沖的衝進門來,剛說了一個字,就看見自家寶貝兒子,一臉嚴肅的放下書,衝著嬴駟比了比手指,做出了一個“噓”的手勢。
嬴駟看了一眼正歪在沙發上睡覺的羋婧,意會的點了點頭,然後衝著嬴則一招手,示意他跟著自己出去。
出了大廳,去到偏間,嬴則向嬴駟行過禮,然後不等嬴駟叫起,就站起來跑到嬴駟身邊,抱住他的胳膊,依在他懷裡,聲音柔柔的說道:“父王麼麼噠,則兒好想你啊。”
雖然很喜歡嬴則跟自己親近,但做為一個嚴父,嬴駟還是板著臉說道:“則兒,你是男孩子,不能像你娘那樣,動不動就麼麼噠,知道嗎?”
“哼!”嬴則聽自家父王這麼一說,乾脆“嚶”的一聲,整個人賴進嬴駟懷裡,抱住嬴駟的脖子,噘著嘴撒嬌道:“父王果然沒有孃親疼則兒。”
“嗯?”嬴駟斜眼看著嬴則,似乎在用眼神他,自己哪不如羋婧疼愛他了。
不疼他?真是笑話?不疼他會跳上跳下的想立他娘當王后嗎?不就是為了讓你當上嫡子嗎?
嬴駟看著抱住自己脖子的兒子,忍不住在兒子的屁股上拍了一掌,冷著臉說道:“說!”
要是換成別的兒子,嬴駟這麼冷麵,早就規規矩矩安安靜靜了。
但嬴則是誰,寶貝捧在手心裡捧大的,慣會撒嬌慣會看人眼色,哪能看不出嬴駟就是在嚇唬自己,故而只是抱著嬴駟的脖子,嬌滴滴的報怨道:“孃親都叫則兒‘則兒寶寶’、‘乖寶貝’、‘小寶寶’,但父王卻從來都不叫則兒‘寶寶’……嗚嗚……”
“呃……這個……”嬴駟抱著心有不甘,滿心抱怨的兒子,頭一回覺得自家媳婦心機深沉,就會坑人。
媳婦說,他只准就一個寶寶,就是自己,不允許管別人叫“寶寶”,就算是親兒子也不行。
但是媳婦自己又拼命管兒子叫“寶寶”,這不比不知道,一比之下,他這個當爹的就生疏了不是?
不公平!太不公平了!寡人英明一世,怎麼會籤這種對自己不利的盟約?
#《南京條約》先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