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碩特蒙古軍和藏軍,但處於中心營地的漢軍,沒有半點慌亂,他們似乎早料到他們會來,甚至一直在期待他們的到來。

永遠不要用騎兵去衝擊後面有大量火炮火槍的鐵絲網陣,這是僧格臨死前對著老天最後的悲呼。

兩道鐵絲網,加上千餘門山地榴和三萬支火槍。

僅不到一個時辰,準噶爾軍發起了連綿衝鋒,可很快他們就如潮水般的敗下去,等這些準噶爾人頭腦清醒過來後,才發現,他們已經損失近半人馬。而這個時候,之前被他們擊潰逃跑的葉爾羌人、烏思藏人,居然又從四面八方包圍了上來,就連曾同是衛拉特聯盟的和碩特部人,也圍了上來。

那個時候,僧格意識到大勢不妙,想要撤退。

可卻已經晚了。

若是他的父親巴圖爾親自指揮這場戰鬥,那麼當他第一次衝擊鐵絲網失敗後,肯定就會立即撤退,但僧格太年輕,以為這兩道薄薄的鐵絲網,只要他肯多付出點傷亡,一定能衝破。只要能殺進陣中,那些火炮就無用武之地,那些火槍近距離也拼不過蒙古騎兵。

雪上加霜的是僧格在被包圍後,意識到不妙,終於要下令撤退,可卻被一枚炮彈擊中戰馬,他墜落馬下,腿被壓在了馬下,難以掙脫。然後不等他掙脫出來,就又被一枚在頭頂當空爆炸的榴霰彈給打死了。

準噶爾人很兇悍,他們一直沒有得到僧格的撤退命令,還以為僧格依然要他們衝破漢軍鐵絲網陣,他們繼續發起進攻,等到局勢越來越不妙,終於再等不得僧格的撤退命令而主動撤退時,他們已經沒剩多少人了。

突襲戰變成了突圍戰。

此前被他們殺的四處潰散的葉爾羌兵、烏思藏兵、和碩特兵,此時卻頑強的阻攔著他們。加之後面的漢軍也主動的衝出了鐵絲網陣,一排排的火槍打過來,每次都有精疲力盡的準噶爾騎兵落後。

戰鬥一直打到天亮。

少數準噶爾騎兵衝出了包圍,但漢軍騎兵隨後緊追,一天一夜追逐戰。

最後一支準噶爾敗兵逃到了鐵門關前二十里,依然沒有逃離,他們被趕上、包圍,最後被全殲。

僧格以及他手下的五萬人馬,除了極少數逃進沙漠和戈壁裡的敗兵,其餘的都被斬殺或俘虜。

身為這支八萬聯軍司令的青海總兵張煌言向皇帝的報捷信中稟報了戰果,戰後清點出準噶爾叛軍屍體一萬七千多具,俘虜叛軍兩萬三千餘,另外還有大約五千多傷兵俘虜,大部份都被張煌言直接下令讓和碩特和烏思藏及葉爾羌兵給就地處決了。

這些傷兵多數都傷的較重,張煌言沒那麼多大夫和醫藥救治他們,也沒時間把他們留下。他得趕到鐵門關,因此對這些叛軍傷兵俘虜,未請求皇帝,直接就給下令處決了。五千傷兵中,只有大約千餘傷兵還能跟上隊伍行軍,張煌言留了他們一命。

另外還有大約四千餘準噶爾叛軍,最後逃進了沙漠和戈壁。

對這些叛軍,張煌言留下了一個協五千漢軍負責駐守輪臺,一面是照顧受傷的聯軍傷兵,一面是負責追剿這些叛軍。

八萬聯軍在這場戰鬥中也傷亡不輕,青海軍和藏南軍都是漢軍主力,共三萬人,此戰傷亡一千餘人。而三萬葉爾羌兵,雖被漢軍教頭訓練,又裝備不少漢式火器,但依然傷亡很重,他們主要還是在剛被突襲之時表現混亂,缺少有組織的防禦,結果戰後清點,傷亡居然達到八千多,其中戰死五千餘,傷三千餘。

兩萬和碩特和烏思藏軍,也一樣傷亡慘重。安營時,他們被張煌言安置在漢軍的左右兩翼,和葉爾羌人一樣處於外圍。準噶爾突襲,他們最先承受攻擊,這兩支軍隊雖然被張煌言收編並帶來西征,可對他們並不完全信任,一直提防著他們,他們的軍中火器很少。

論裝備連葉爾羌軍都不如,戰後清點,兩萬人馬,傷亡過萬。

八萬聯軍,一戰陣亡近兩萬,戰鬥減員了近三萬。

這一戰,若不是漢軍中流砥柱,僧格確實有可能擊敗聯軍。

八萬聯軍對陣五萬準噶爾,結果是聯軍傷亡三萬,換來近全殲準噶爾五萬人,表面上看是旗鼓相當。但實際上,三萬漢軍主力,只傷亡千餘人,依然保持完好,準噶爾卻只餘幾千敗軍逃進沙漠,可以說實際上是大獲全勝。

張煌言輪臺得勝之後,一路上再無阻擋,迅速殺到鐵門關下。

鐵門關四十里峽谷確實險要,但僧格大軍沒於輪臺,導致鐵門關此時只剩下三千守軍。面對近近四萬多聯軍殺到關下,他們只能閉關而守。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靈樞

靈樞

獵焰
關於靈樞:</p><divid="box4">已寫<small>1963454</small>字...此書連載<ahref="#"target="_blank"&a
歷史 連載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