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南洋省呂宋府,小呂宋港。

龍漢四年三月,天氣熱的厲害,三月的小呂宋卻熱的如同中原的六七月。白天的時候就如同在火爐裡面,趙繼祖穿著露出兩條胳膊的棉麻短衫,腳上穿著涼鞋,可依然熱的全身汗溼。

從港口過來,沿著帕西河走了不過二三十里路,那十個崑崙奴卻十分輕鬆,他們那黝黑的身上,只腰間圍著塊布,其它的地方都赤袒著,那面板黑的如同緞子似的,發著油光閃亮。

這些人個子都不算高,大約也就一米六左右,可一個個肌肉賁起,年輕而又強壯。

在小呂宋港的地下人市裡,這十個崑崙奴每個都費了趙繼祖一百塊銀元。不過趙繼祖覺得很划算,現在崑崙奴搶手的很,運奴船一進港,立即就有拍賣會,用不了半天時間,這些新到的奴隸就會被一搶而空。

趙繼祖還是有個朋友在港口,提前通知了他,他才能提前搶了十個這麼年青強壯的崑崙奴。一人一百塊銀元,費了一千塊銀元確實很貴,可趙繼祖認為這十個人起碼每個還能為他幹上三十年,相當划算。

自新年時朝廷頒佈的限田置田法出臺後,朝廷動手迅速,立即推行。趙繼祖家在山東,家裡原也是當地比較有些名氣的縉紳之家,子弟讀書,出仕當官為吏,也有經商從軍,枝繁葉茂,在老家擁有數千萬良田。

這兩年,家裡開始轉而投資經商,不再大力買田了,可畢竟也還是有幾千畝地的。朝廷一道法令,限田。超過限田的就要徵收,用關外海外土地置換。

趙家這一族的地都是公產,和家裡的許多買賣一樣。另外族裡各家也還都有私田私產,這次徵地,按法令一算,他們族裡那麼多人,最後能保留下來的田也不過千餘畝,其餘的地都要被徵收置換。

不管是如何的不滿,最終地也還是被徵上去了,然後官方迅速的租給了當地的百姓。田地的界碑換了名字,再不屬於趙家了。

趙家老爺子最後也只能無奈的選擇了換置呂宋的地。

地選在呂宋港附近,以一畝換了三畝。趙家三千畝地,置換呂宋府小呂宋港附近的帕西河附近的九千畝地。

趙老爺子年紀大了,不能親自來呂宋。其實不少趙家人也都覺得,朝廷這是在變相的搶他的地而已,至於呂宋的地,他們真沒有當真,說不定是蠻荒之地的一片荒地而已。

不過畢竟是九千畝地,趙家現在已經拿到了土地契書,因此最後老爺子挑選族中子弟前往呂宋。可誰也不願意來,這個推脫那個拒絕,老爺子最後一怒,分家。

把呂宋的那九千畝地,分都分到了各家名下,這樣一來,自己分到多少就自己管,不管別人事。要是你願意去管理耕種,就自己想辦法,自己不願意管,那就荒著。

趙繼祖只是老爺子的一個庶子,其實庶子都是好聽的,他其實只是一個外室的私生子,母親只是一個唱戲的,老爺子年輕那會喜歡上一陣子,後來就買了個外宅安置,生下趙繼祖姐弟三個,兩女一子,趙老爺子也沒有把她們領回去過。

這次趙家分那九千畝地,趙老爺子一時善心發作,也給這個私生子分了一份。趙家那些庶子啊私生子什麼的,這次基本上也都獲得開恩分到一份。

趙繼祖分到了小呂宋的八百多畝地,這八百多畝也包括了給他母親和兩個姐妹的。趙家上下都覺得呂宋的地不值錢,也沒有人在意給他們多分一點。

地分完後,老爺子又從自己名下拿了兩百畝給他,湊齊了一千畝,然後讓趙繼祖帶著母親和姐妹來到呂宋。趙繼祖來的時候,也簽下了一份永遠不再回山東,絕不再回去爭奪家產的保證書。

到了小呂宋後,趙繼祖才發現,自己的這一千畝地其實非常不錯。那一千畝地並不是什麼荒地,地位於呂宋灣和內湖之間的那片平原上,又處於聯通兩邊的帕西河附近,一片開闊的平原,土地很肥沃。

這裡附近原來就是西班牙人的種植園,既有種甘蔗的也有種棉花的,還有種稻米的。

地是好地,可趙繼祖也很快發現了麻煩,缺人。

一千畝地,就算種植比較省心的甘蔗和棉花,那也起碼得數十人。

他來時,原打算的是在呂宋僱人,可到了這裡才發現,這裡居然根本僱不到人。他來時,除了一家四口,只在山東招募了十個僱工,四女六男。這點人,根本種植不了這麼大片的田地。

回山東招募,也不現實,現在山東僱人也難。尤其是現在朝廷又新徵收了大批田地,正便宜出租。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靈樞

靈樞

獵焰
關於靈樞:</p><divid="box4">已寫<small>1963454</small>字...此書連載<ahref="#"target="_blank"&a
歷史 連載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