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面的發展被顧屬說中了,讓當時已經告老的顧屬好一陣唏噓。
有如此良玉美材不多用,兩屆皇帝陛下都很任性啊。
.....................................
朝堂中就平靜了一小會兒,待出訪倭國的使團回來之時,朝堂中又跟燒開了的水一樣,沸騰了<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使團帶回來了太多好處,兩位皇子也終於在朝臣中露了臉,在韜光養晦之後一鳴驚人,讓朝臣們看到起能力手腕。
這引起了許多的憂愁,很多人都想起了先帝時皇位爭奪那慘烈狀況,差點動搖剛建立不久的晏朝根基。
黎淳和黎瑚回京之後,就去拜訪了東宮,對沒能參加太子的婚禮表示歉意。
三人相談甚歡的話很快就傳了出去,不管別人信不信,但兩位皇子做出的姿態都是尊重太子的。
而後三人一同拜訪凌蔚府上,還賴著不走,小住了一日,才讓其他人相信,他們三人確實是很親近的。
當然,他們並不知道黎淳和黎瑚是在太子那裡聽太子說漏了嘴,知道了凌蔚府上藏著好酒。兩人好奇,就攛掇著太子帶頭去討酒喝,結果三人紛紛醉倒,乾脆就在凌蔚府上住下了而已。
一些想著,三皇子和四皇子之前韜光養晦,是不是因為他們一直都是太子一派,只是因為太子地位未穩,所以他們也不好太顯眼。現在太子大婚,標誌著太子已經成人,並且太子也做出了很大成就,兩人才開始崛起,來幫助太子?
後來這言論逐漸傳開了,朝臣們都開始相信,三皇子和四皇子的蟄伏,都是因為太子還未發力呢。他們一直都是堅定的擁護太子。
之後二皇子也和太子結伴去了凌蔚府上,也第二日才離開,讓他們覺得,是不是二皇子也早就投靠太子了。
不過二皇子向來似乎都和大皇子走得遠,雖然是同胞兄弟……在皇家,同胞兄弟什麼的,政見不合甚至互為仇敵,太常見了。
當然,其實是黎瑚拜訪他三弟四弟的時候,聽兩人讚歎凌蔚那裡的酒實在是美,喝醉了第二天還沒有任何頭疼之類的後遺症,也好奇了,又覺得自己一個人去,頂不住他皇叔強大的壓力,於是拉著太子分攤壓力。
在史書上,這兩個事件被稱為其他三位皇子和太子結盟的象徵,而凌蔚,就成了此次結盟的締造者。
史書對凌蔚在這件事中的作用評價很高,認為當時朝中暗潮洶湧,大皇子野心勃勃、二皇子暗中觀望、三皇子四皇子異軍突起,太子又已經奠定了不菲聲望,一場皇位爭奪的慘烈鬥爭即將到來,晏朝又將面臨動盪之時,凌蔚力挽狂瀾,經過兩次和皇子的密探,將四位皇子成功團了起來,之後,只剩下大皇子獨木難支,危機化解。
一個王朝從強轉弱,很多時候都是從內部鬥爭開始的。但是在凌蔚活著的時候,不,應該說只要是他活著的時候教過的皇子們,哪怕是剛啟蒙的皇子,都相互友愛的不像是皇室中人,一直未發生過皇位爭奪。
沒有內部爭鬥,這是晏朝達到封建王朝興盛的頂點,並且成功成為延續最長的王朝的原因之一。
而後晏朝雖然遭受內憂外患,但據說當時末代皇帝拿出了皇家的傳家寶——凌蔚留下的“預言書”,最後咬牙按照凌蔚所寫的行事,成功將國家從危難中解救出來。雖然晏朝被取代,封建帝制瓦解,但黎家一直作為國家上層家族延續下來。
這也成為凌蔚被神化的證據之一,各種版本的凌蔚“預言書”“預言詩”也開始流行,凌蔚後被尊為“聖人”之一,到處都有廟宇香火<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若是凌蔚在天有靈,估計得笑哭過去。
而這一切的開端,就是從史官們那堪比小說家的記載開始。
其實大家想一想也知道,史官們怎麼可能把細節知道得那麼詳細?很多記載都只有當事人在場的“密探”,有些還是深宮內院發生的事,甚至一些達官貴人的睡前小故事,史官們還能寫出具體的神態、動作、談話,感覺好像是史官們藏在房樑上、桌子下、床板底,時時偷窺似的。
顯然史官們並沒有那樣的“異能”,所以他們所記載的歷史雖然大體方向是對的,但是許多細節都是腦補的,咳咳,好吧,是合理衍生的。
這種合理衍生,再經過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