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柏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喪禮舉行的地點是邊城東城門旁邊的丘地。
東城門所在的方位是連線大燕其他城池的方向,只要有人需要進入邊城或者從邊城而過去往其他地方,都必須經過東城門,自然也就會一眼看到那片丘地。
餘子興認為,只要是大燕人,都必須感謝這些戰士的付出,他希望,能有人銘記他們所做的一切。
除了需要守城的將士,其他人全都集中在了丘地旁。每個百姓都自發穿了孝服,軍士們則是手綁白帶<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此次喪禮,是為剛剛結束的那場戰役中死去計程車兵舉行,共有八百多人。
得知喪禮的訊息,全城百姓都行動起來。一部分人在丘地裡挖墓地,一部分人連夜制棺材,邊城棺材鋪裡的棺材都無償貢獻了出來。
距離邊城最近的幾個城池聽到訊息,也有力出力,有錢出錢,在喪禮開始之前就備齊了所需的棺材。
一部分人制木墓碑,本來應該是石碑的,但現在戰事緊張,無法拓制石碑,只好等戰事結束之後,才換上石碑。
丘地旁,整整八百多具的棺材整齊的擺放在一邊。
餘子興作為這場喪禮的主持人,自己一個人背對著丘地,面對全城的人。
他環視全場,一邊是穿著軍服計程車兵,一邊是穿著孝服的邊城百姓和其他城池過來幫忙之人。
餘子興的聲音擲地有聲。
“六月十二日,胡人大舉進攻,我大燕將士共抗外敵。城外京觀,是我大燕之恥,不祭以胡人之血,無法洗刷。
七月八日,我大燕將士主動發起進攻,此戰,我方損失八百餘戰士。
如今,這八百英靈已長眠地下,凡大燕子民皆不可忘卻他們之死,不可忘卻他們之功。
今天,是他們下葬之日。”
餘子興頓了頓,再次開口,聲音嚴肅沉重:“送英靈!”
方淳墨站了出來,手上拿著一本小本子,翻開第一頁,莊重的念道:“郭大柱,軒帝十年生,青林縣沙田鄉郭家村人,十六歲投軍,虎賁軍騎兵營人,武帝三年七月十二日,於邊城外殺敵兩人,被胡人圍困殺之,卒,年三十二。”
方淳墨的聲音停了停,再次響起,更加大聲:“送郭大柱!”
早已在一具棺材旁準備妥當的四個軍士,彎腰穩穩的抬起這具棺材,走到一個事先挖好的長坑上,輕輕把棺材放了進去。
接著另有十名軍士立即開始填土埋坑,又有軍士把一個木墓碑埋在墓地之前。
墓碑上寫著“郭大柱之墓”,後面則是剛才唸的生平簡介。
軍士們動作迅速,片刻後就已經把郭大柱安葬好。又退回了一邊。
方淳墨高聲喊道:“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全場所有人,每聽到方淳墨的指示,都莊嚴肅穆的鞠了三個躬。
接著,方淳墨又唸了第二個戰士的生平。
整整一個上午,就這樣過去了。
最後所有軍士安葬完畢,丘地已經可以見到一排又一排的墓碑。
那些墓碑密密麻麻,只要一想到墓碑下沉睡的人都英年早逝,就莫名一股心酸。
方淳墨說了一上午的話,聲音早已暗啞,喉嚨乾澀,可他每次說話都高聲喊話,好讓全場的人都能聽到<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葬禮完畢,祭!”
此時所有人都拿出事先就分發的檀香,用火摺子點燃,然後手持檀香祭拜,眾將領最先把香插在丘地前準備好的五個銅鼎。
接著就輪到下方的軍士和百姓。最後燒了紙錢等物,整個喪禮才算完。
因軍事繁重,燕軍在喪禮過後就立即各歸各位,大多數百姓卻留了下來,繼續祭祀。
後來武帝得知此事,還御賜親筆,“驍勇英雄”,命人制了一座石碑佇立在此。
而在“驍勇英雄”旁邊同樣也佇立著一座高大的石碑,這塊石碑上面則是鐫刻著密密麻麻的人名,那些人名就是安葬在丘地的軍士。
此後所有為國捐軀的邊城將士都以安葬此地為榮。
後來有些文人雅士還會特意到邊城祭祀這些戰士。
發展到後來,邊城的百姓就慢慢從各自祭祀變成了全城祭,全城祭是邊城除了春節之外最隆重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