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戶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江寧心想,既然要把橋頭村當成食用菌的種植基地,那交通也得搞好才行。於是,當面跟歐村長提及這事。
“我們村內,道路拓寬沒問題,我會讓大家配合,不管涉及到誰家的田地。但那座橋……”歐村長遲疑起來。
那座橋,他們村沒辦法改動的呀!
“橋得另外修建一座,這不用你們操心,我會跟鎮長談。”江寧說道。
知道橋頭村沒有實力去修一座橋,而原來的古橋,確實不太適合車輛的行走。一輛大車開過去,恐怕沒點技術的,都不太敢。
“那就沒問題了,我們村支援江老闆您的決定。”
這對他們村來說,是一件好事。他們沒有理由拒絕。
從幾年前開始,他們村就深刻認識到,那座橋已經嚴重阻礙他們村的發展。可知道又能怎樣?修一座橋的耗資巨大,不是他們村能負擔的。
一頓飯,讓歐村長他們恨不得把村裡所有好吃的都擺上桌。
相比江寧給他們村帶來的,這些都不算什麼。
等江寧離開,整個橋頭村再也壓抑不住喜悅,全村人都在彈冠相慶。那場景,和當初金洞村、松木莊是如出一轍。
回到鎮政府,趙鎮長也愣了半晌。
你去找藥酒廠的水源,順便就把人家村子的土地給要了?要種蘑孤?真不愧是你,難以捉摸呀!
古田縣種蘑孤的事,他是聽說過的。
“我們跟古田縣不一樣,要做就做高階貨,走出口的路線。鎮長,您幫忙找施工隊,儘快在橋頭村修一座橋,橋寬最好要達到兩輛車能通行的。”江寧跟趙鎮長說道。
趙鎮長想了想:“我跟縣裡談談,我們鎮恐怕找不到。”
主要是鎮裡的施工隊現在也忙,目前響石鎮的工程很多,比如製藥廠的建設等。
建橋是需要一些技術的,不能隨便交給一個工程隊去搞。
他對江寧的決定不會質疑,畢竟搞農業是江寧的專業。他說種蘑孤,那就肯定是有把握的。
去年的時候,他就和江寧聊過。當時江寧談到,要多搞特色農業,多樣化發展,不能都一窩蜂去種藥材。
現如今,算是開始實現了嗎?
過了一會,他就和縣裡打電話。
劉縣長得知,江寧要搞高階食用菌的種植,立即表示全力支援,會盡快安排專業的建橋施工隊前往。
江寧在街上熘達,竟然發現有人擺攤賣土筍凍。
“土筍”並非是筍,而是生長在海灘泥沙中的一種軟體小動物——海沙蟲,因形似“小筍”而得名,它體內含有豐富的膠質,經過熬煮後所含的膠質融入水中,冷卻成凍,晶瑩透明、鮮嫩脆滑。
關於土筍凍的起源,有兩種說法,有人說是和鄭成功有關,有人則說和戚繼光有關。
做“土筍凍“其實也很簡單,先把土筍泡在水裡,讓它吐出肚裡的泥漿,再鋪在石板上碾壓破肚,洗去肚裡殘餘的泥漿雜質,然後加水在鍋裡勐火旺燒,只需滾沸兩三分鐘就成。
…經過泡、壓、煮三道工序,最後,便是舀起倒入事先備好的模具中冷卻成型。
“大娘,來一碗。”
響石鎮不是海邊,這玩意也不容易吃到。
不過,隨著響石鎮的交通便捷,外來的東西越來越多。響石鎮的街道,明顯比以前熱鬧了很多,外來的小商販開始聚集而來。
吃了之後,江寧到製藥廠看了唐秋,在辦公室呆了一兩個小時,然後回到雙河村。
只見二舅他們圍著一個盒子。
“小寧,那個姓川的島國人給你寄了這個,聽說能打電話。”
這種玩意,他們只在電視裡見過,叫大哥大。就算在大城市,拿出去也特別有面子。
江寧無語,糾正道:“人家姓川井,不是川。”
對於島國人的姓,後世很多人調侃,不怎麼正經。
像什麼上野、田中、河內、山下等等,幾乎全是一處具體的地形。
事實上,島國最常見的姓氏是由地名衍生出來的,很多人以地名作為自己的姓氏,以明確顯示自己是這片土地的統治者。比如千葉、渡邊等。
但如果是同一個地方的人,為了各自區分,他們就會以地形來區分姓氏。比如前面提到的田中、上野、河內、川井等。
江寧把盒子包裝開啟,確實是一部大哥大。
這玩意,是衛星電話,哪怕在山區,它的訊號也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