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普通大眾對《因為我們是一家人》這部由fw出版的小說,最基本的印象有三:
一,這不是那個得了奧斯卡的電影嗎?
二,漫畫版挺好看的。
三,就是個小說啊。
以三次元零碎的資料為基礎,後人依據想象憑空編出來的小說。
根本沒有人想過,那也許真的是一個大部分內容都是真實發生過的故事。雖然當初電影申報奧斯卡時候,對外的宣傳也打過這是一部奧斯卡會喜歡的傳記片的旗號。
但是,傳記片不是紀錄片。
這兩者之間看上去差不多,其實卻有著很大的區別。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編劇的杜撰程度。
傳記片一般只會依據一些歷史記錄,就能腦洞出一個與現實沒多大關係的電影故事,還非要一廂情願的給歷史名人按上一段狗血淋頭的撕逼愛情。有情人的就腦洞戀愛過程,沒情人的就捏造杜撰一個。不管是多嚴肅的傳記片,都不可能不牽扯一點感情問題。
看看以往歷屆的奧斯卡傳記片就能明白了,不管講述的誰,不管發生在哪裡,對方總有一段歷史上不太會多做贅述、可供編劇大肆發揮想象的“愛情”。
畢竟這些都是“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電影啊。
這樣的傳統,也就導致了大部分早已經對此習以為常的美國觀眾,都覺得《因為我們是一家人》也是這樣一個傳記片。
哪怕電影裡有威廉真人出鏡,也有不少人沒能聯想到這是真的發生在威廉家族的故事。甚至不會覺得電影裡的卡爾,就是紐約叱吒風雲的老伯恩斯坦。
呃,又或者準確的說,其實有很多人對紐約五大家族背後家族,也並沒有那麼清楚。不要說伯恩斯坦家族的掌權者叫什麼了,他們都不一定能叫清楚這個神秘家族的全名。更純潔點的,連紐約有幾大涉-黑家族都不一定清楚,因為他們離那個圈子實在是太遠了。
薩巴蒂諾之所以為人所共知,不是因為他伯恩斯坦家族的背景,而是因為他是微軟的創始人。
而知道老伯恩斯坦到底叫什麼的……那群同輩的老爺子很少會有誰有興趣去看現在流行什麼電影,他們更愛看黃金時代的懷舊片,甚至是更早之前的黑白片、無聲默片。
真有研究過紐約家族譜系表的中二宅男,也只敢在skype組群裡和好基友表達一下:“貝克特他們也真的敢這麼yy啊,真不怕哪天老伯恩斯坦興起看電影,發現自己被yy著多了一個妻子嗎?雖然故事挺感人的,髮色上也能對得上,但還是覺得很扯啊。這年頭的新銳導演都這麼會玩嗎?”
“貝克特當然不怕啦,你也不看看製片人是誰,威廉.塞偌斯!”
“不懂,塞偌斯從入行開始就被傳能量很大,但他的能量總不能大到可以抗衡老伯恩斯坦吧?”
“威廉是勒森布拉的表弟,勒森布拉是老伯恩斯坦的外孫。而差不多五年前吧,威廉和惠勒拍《兩杆大煙槍》的時候,不是有介紹過嗎?為了拍攝逼真,劇組裡基本請的都是真混混,當時報道里就有暗示,這是某人在支援自己的外孫<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還不明白嗎?威廉和勒森布拉的親戚關係,很顯然是母親這邊的,他也是老伯恩斯坦的外孫。”
“……技術帝啊!這樣的資料你怎麼扒出來的?”
“都在細節裡,雖然沒有他們登報明說,但也差不多了,大家就是缺乏聯想。好比老伯恩斯坦兩年一次的愚人節葬禮,威廉就被報道過有出席啊,雖然只是文字報道,沒有圖片。”
“我怎麼沒看到?!哪一年的娛樂版?!”
“不在娛樂版上。”
外國人名很單調,一樣的名字,出現在不一樣的版面,沒有照片,就很容易被人當做是不一樣的人。
所以,有了威廉這層關係在,《因為我們是一家人》哪怕拍成個麻花都沒被家族報復,也不會讓人覺得有多奇怪。
不過,其實在《因為我們是一家人》上映後,還是遭到了伯恩斯坦家族內部的一些非議的。
好比老伯恩斯坦那個同父異母的事逼兒弟弟拜耳,以及比拜耳更加事逼兒的小兒子亨利。
亨利是個十分非主流的哥特小青年,哪怕這麼多年過去了,小青年變成了老青年,他依舊是個哥特非主流,頭髮的顏色就跟霓虹燈似的一週三遍。小時候致力於和他歲數差不多大的表侄薩巴蒂諾過不去,長大後開始和威廉死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