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學問不只是孔孟之道,也並非理氣就能囊括,儒教一家獨大,其他學問都成了雜學,成了隱學,致使讀書人千人一面,思維方式完全一樣,缺少革新和思辨,又如何面對紛繁複雜的全新局面?”
唐毅和老師無話不談,感嘆了幾句,話鋒一轉,又說道:“只是有一大群保守勢力,連開海通商,招降王直這種事情,都爭論一大堆。要是推動科學,更會被當成異端邪說,惹來無數非議。暫時力量還不夠的時候,最好不要挑起爭端,倒是可以透過三大學堂,潛移默化,一點點宣揚新知識,等到普遍接受了,再大力推行。”
魏良輔也是老油條,深表贊同。弟子思慮周全,謀定而後動,越發有大家風範,老頭子心裡自然高興。
只是聽唐毅提到了王直,魏良輔不免有些頭疼。
“宏遠,你說胡宗憲能不能扛得住壓力?”
唐毅愣了一下,搖搖頭:“師父,這事情難說。文長剛剛給我寫了一封信,詢問該不該幫著胡宗憲辯護,讓我給制止了。”
魏良輔眯縫著老眼道:“你做得對。眼下會有這麼多人攻擊胡宗憲,並不只是因為王直的事情,胡宗憲的位置太高。權力太大,有太多人眼紅。做起事來,動輒得咎。這時候要是一大幫人替他說話,反而容易被打成一黨,更加重上頭的猜忌,得不償失啊!”
混了這麼久,唐毅早就領悟出了嘉靖朝的生存秘笈,只有兩個字:“聖眷!”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考慮嘉靖的態度。要是引起了皇帝的惡感和猜忌,無論多大功勞都是屁用沒有。胡宗憲和張經不一樣,張經為了正確的事情,哪怕冒犯了嘉靖,也不知道回頭。
而胡宗憲呢,他把功名權位放在了最前面,這也無可厚非,沒有了權力,就沒法實現自己的理想,從本質上。唐毅和胡宗憲是一路人。
正因為如此,唐毅才更加了解胡宗憲,他甚至都有一種懷疑。沒準胡宗憲希望看到王直被弄死。
雖然王直死了,東南會大亂,可越是大亂,就越需要胡宗憲這位天下奇才,他的位置也就越穩。
養寇自重,不是隻有唐毅會做的。
政治從來都是一群超高智商者的遊戲,就好像在刀尖上,不知要長袖善舞,更要時刻根據局勢的變化。做出調整。
能跟得上節奏,就能渾水摸魚。如果根本上,對不起。只有摔得粉身碎骨。自從王直上岸之後,整個大局已經變了,就算倭寇鬧騰起來,最終獲勝的也是大明朝,這是不容懷疑的事情!
只是對於唐毅來說,王直和徐海代表的海洋力量,是他必須倚重的,重要性幾乎和大興學堂,開啟民智是一般不二的。
王直絕對不能死,至少暫時不能死!
唐毅在地上走來走去,拳頭不由得攥了起來。魏良輔閉著眼睛,好像睡熟了,可是不時動彈的眼皮卻在顯示著大腦的高速轉動。師徒兩個都陷入了沉思當中,許久,魏良輔先開口了。
“宏遠,胡宗憲之所以落到進退維谷的地步,都怪他功利心太強,和嚴黨攪在了一起。道德上站不住腳,做事膽氣就不壯,你可千萬要吸取教訓啊!”
不愧是老油條,真是一陣見血。
當然魏良輔說的道德不是是非對錯,不是仁義禮智信……他說的是官場道德,嚴黨名聲臭,倭寇的名聲更臭,唐毅絕對不能明面替王直說話,尤其是他掌管著市舶司,隨便一句話,就會被說成和倭寇有勾結,到時候那可是百口莫辯。
知道了老師的擔心,唐毅自信十足的一笑,“請師父放心,弟子知道該如何做。”
從魏良輔那裡回來,唐毅依舊照常處理公務,只是他的耳目全都動了起來。
半個月左右過去,唐鶴徵突然從外面慌里慌張趕了過來。
“師兄,大事不好了。”
唐毅緩緩把毛筆放下,淡淡說道:“胡宗憲撐不住了?”
唐鶴徵嚥了下口水,“師兄,你怎麼知道?”
“要是連這點小事我都猜不到,也就別想在東南混下去了,說說吧,他是怎麼處置的?”
“昨天胡宗憲派人護送著王直,從乍浦往杭州來,說是王本固要召見王直。”
壞了!
王本固什麼德行,在上一次杭州大戰的時候,他就一清二楚,唐毅不是沒想過,要把他幹掉。只是王本固和胡宗憲矛盾人所共知,而外人又把自己看成和胡宗憲是一夥的,自己出手收拾王本固,多有不便,就拖延了下來。
事實證明,攪屎棍子永遠都是攪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