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相傳說後世鼎鼎大名的戚繼光就向唐順之請教過槍法:每見他人用槍,圈串大可五尺,兵主獨圈一尺者何?唐順之回答:人身側形只有七八寸,槍圈但拿開他一尺,即不及我身膊可矣。圈拿既大,彼槍開遠,亦與我槍無益,而我之力盡。
這番精彩的論述記載在《紀效新書》當中,由此可見,唐順之的功夫不是花架子,而是針對倭寇設計,實戰威力不俗。
唐順之練過一趟槍法,守住了竹竿,昂然挺立,氣定神閒,一抬頭,正好看到廊簷下的唐毅縮頭縮腦,他不由得臉色一沉,用竹竿一跺地面。
“還想躲著我,給我過來!”
唐毅無奈,只能跑過來,滿臉堆歡,笑道:“先生功夫真厲害,晚生想著拿畫筆過來,把先生風采畫下來。”
唐順之哼了一聲,隨意坐在了石墩上,輕笑道:“臭小子,甭給我灌*湯,你也練了幾個月的功夫<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我剛剛這一路槍法是針對倭刀設計的,別小看倭寇,他們的倭刀鋒利,切金斷玉,我大明兵器多有不及。火銃亦是如此,又狠又遠,犀利無比。想我大明將士,有些人竟然還用永樂年間的火銃,實屬可恥!”
東南承平日久,早就文恬武嬉,如今倭寇突然冒出來,東南軍備虛弱的本質全都一覽無餘。唐順之受到唐毅的刺激,小小的少年尚且能救濟數萬百姓,他自負才學,難道就只能混吃等死嗎!
唐順之用這段時間,詢問不少和倭寇交戰過計程車兵,瞭解倭寇特點,精研武學,如今槍法小成,也想讓唐毅品評一番。
“先生的武術登峰造極,晚生自然是佩服之極。”
言下之意,我只佩服你的武術,至於用來對付倭寇如何,我可沒說。
唐順之玲瓏心腸,哪裡不懂唐毅的言外之意,笑道:“臭小子,你又有什麼高見?”
“高見不敢說,只是晚生以為俗話說窮文富武,想練成先生這樣的高手,非要好吃好喝,還要花費不短時間,我怕普通的將士做不到。”
唐毅可不是隨口胡說,他自從和唐順之習武,每天至少要吃一斤瘦肉。任何武術的原理說穿了都是不斷透過破壞新生,讓身體變得更強壯,更靈活,這個過程就要消耗大量的蛋白質,營養跟不上,啥都白搭。普通士兵哪能有唐毅的條件,想要練出成果,沒個兩三年,還真不容易。
唐順之聽得十分認真,問道:“你說的不錯,不練功,又如何剋制倭寇?”
“先生,恕晚生直言,倭寇從小訓練,武功高強,和他們比拼功夫,那是以短擊長。”
“那你有什麼揚長避短的主意?”
唐毅笑著拿過竹竿,緊緊握在手裡,來到一棵槐樹的前面,身軀挺直,突然舌綻春雷,竹竿迅速刺出,正好紮在了樹幹上面,戳掉了一塊樹皮。
連續幾下,戳的樹幹斑斑點點,唐毅收回了竹竿,氣定神閒地站在那裡。
唐順之站了起來,沉吟半晌說道:“你剛剛演示的只有突刺和收回兩個動作,難道就能勝過倭寇?”
“沒錯。”唐毅呵呵笑道:“大軍結陣,互相挨著,本就沒多少施展空間,排槍刺來,排槍刺去,以命搏命。”
“那要是被刺死呢?”唐順之不解地追問道。
“再招兵就是了!”唐毅突然露出小白牙,笑得格外寒冷:“只學刺殺一招,半年可以成軍,一個倭寇的武士或許要十年之功。我方有千千萬萬百姓,就算耗也能把對方耗死!”
很殘酷,唐順之都覺得難以接受,可轉念想想,哪怕把武功練得在厲害,和倭寇搏殺也不過五五之術,倒不如就把戰鬥簡化成刺殺,靠著長槍對付倭刀,或許勝算更大。
沒錯,之前的思路的確錯了,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精,說的不就是這個道理,最關鍵是短時間就能有和倭寇一拼之兵,保護東南的安全。
唐順之欣喜若狂道:“你小子就是個天才,來,跟著我去訓練督標人馬,讓他們開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