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陛下聖明,陳將軍在戚總兵的手下,最熟悉火銃戰法,讓他訓練神機營,再合適不過了。”
……
從行宮出來,陳大成就跟踩了棉花包似的,暈暈乎乎,好像要飛了一般。
本以為要丟官罷職,哪知道竟然高升為副將,可別小看這個副將,嘉靖朝的時候,對京營進行了大改革,廢了十團營,又廢了正德設立的東西兩官廳,還把監督的內臣給撤走了。設立總督京營戎政大臣一人,一般由勳貴出任,還有文官派出一人,一般掛兵部侍郎銜,叫做協理京營戎政。
除了這一文一武之外,下面直接統軍的就是副將,參將,由於近年來火器大發展,神機營又稱為京營的主力。
陳大成等於是一躍成為京營的三號人物,第一大幹將。
把那些提心吊膽的夥伴們都給羨慕壞了,一個個頓足捶胸,嚎啕大哭,這麼好的事情,怎麼就落不到自己的頭上啊!
他們拼命哀嘆,從此之後,凡是到大明出使的代表,都要小心翼翼,走路生怕掉了樹葉,把腦袋砸一個窟窿。
一大幫驕兵悍將,都指著他們升官發財呢!
“真是氣死朕了,朝廷養了一大幫文官,遇到了事情,他們不替朕的安全著想,反而先想著西夷,真是可惡透頂!”
隆慶從豐臺大營回到宮裡,還是越想越氣,又把唐毅叫了過去。
“唐師傅,朕要嚴懲陳瓚,罷官,充軍,廷杖……”隆慶咬牙切齒。
唐毅微微搖頭,“陛下稍安勿躁,臣以為這不是一個陳瓚的問題,而是要從根子上解決。”
“請師傅指點。”隆慶立刻變得一副好學生的模樣。
唐毅感嘆道:“陛下,不得不承認,很多讀書人都讀得傻了,偏了,僵了,愚了……處處都想著禮法,抓著聖人之言的一鱗半爪,誇大解釋,忘了自己的本分,忘了臣子的職責。臣以為當從上到下,整頓吏治,不但要查貪官,還要查庸官,昏官,從上到下,徹底動刀子!”
隆慶聽完,精神為之一振,他早就想整頓科道,加上這次禮部又出了問題,是該徹頭徹尾,好好清理一番。
只是會不會引起朝局動盪,能不能推得下去?
唐毅笑道:“為政首在用人,臣斗膽建議,立刻召回高閣老,同時任命高儀接掌禮部,葛守禮接掌都察院。由高閣老聯合吏部天官楊博,禮部尚書高儀,都察院掌院葛守禮,整飭吏治,選拔可用人才。”
這個方案丟擲,可是非比尋常。
禮部,連同翰林院、詹事府、國子監,這算是朝廷最清貴的衙門,至於都察院,加上六科廊,統帥天下言官。正是清流的兩個大本營,一起動手,舉動的確不小。
這也是茅坤提出的建議,他認為清流做事不行,只會死抱著綱常道義不放,靠著批評別人獲得聲望,這些人保守、愚昧、自大、無知,外面道貌岸然,實則腌臢齷齪,九成以上都是飯桶廢物。他們賴以為生的道德文章,對於國家沒有什麼用處,而且他們是天生的保皇黨,讓朱棣滅了十族的方孝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要說方老先生真正做了什麼利國利民的好事情?還真找不出來,輔佐建文帝,四年之間就把江山給丟了,結果方家滿門抄斬,他倒是名標青史,可是小皇帝的江山都沒了,該找誰哭去?
唐毅的三大謀士,早年也都算得上是清流,可是經過這些年的反思,他們對清流越發深惡痛絕,認為一定要先剷除這夥人,才能談得上變法革新。
唐毅自然是從善如流,只是讓他甩開膀子,去捅馬蜂窩,和清流對戰,對不起,唐毅既沒有勇氣,也沒有精力。
不過不要緊的,高拱不是閒著快一年了嗎,來吧,舞臺已經給你搭好了,趕快上場一展身手吧!
唐毅第二次保薦高拱,隆慶徹底動心了,哪怕是內廷不高興,可是區區幾個閹豎,哪裡擋得住唐毅的壓力,閱兵結束的第三天,一道起復高拱的聖旨終於發了下去。內閣唐毅盯著,自然順利透過,科道那邊葛守禮盯著,晉黨和高拱算是準盟友,更不會添亂子,其他的徐黨成員,有心阻止,卻一盤散沙,回天乏術。
就這樣,欽差帶著聖旨,飛奔新鄭,直接到了高拱的老家。
一條小溪緩緩流過高老莊,水清魚肥,一個老者帶著斗笠,握著魚竿,坐在了柳樹下面,眼看著鄰近中午,還是沒有動靜,他微微搖頭,突然魚竿猛地下沉,老者用力提起,一條二斤重的大鯉魚越出水面。
與此同時,岸上突然有人驚喜交加,喊道:“老爺,朝廷來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