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普遍高三到四成。
也就是說,李芳可以等到糧價穩定的時候,在賣出糧食,避免急於出售,穀賤傷農。
如此計算下來,農民幾乎沒什麼損失,銀行能獲得穩定的利息收入,至於朝廷,徵收到了銀兩,十分方便。
再換一種情況,李芳是偏遠的地方,沒有銀行,只有地主可以借“印子錢”,“驢打滾兒”,利息高得嚇人,如果朝廷繼續徵收銀兩,他被逼著借了八十兩,幾個月之後,利滾利,就算是賣兒賣女,也還不上借款,要麼被逼死,要麼就變成流民……弄得李芳不停擦冷汗。
隆慶也是心驚肉跳,果然,要是按照張居正的主張,像李芳這般的可憐農民,絕對不會少。
到時候官逼民反,上了梁山,絕非朝廷之福啊!
想到這裡,隆慶對張居正的評價也不由得低了三分。
那按照唐毅的辦法來呢?
李芳有兩個選擇,可以納糧,也可以納銀,他先交納二十兩銀子,剩下八十兩用糧食抵充,這時候朝廷需要根據各省的情況,每一省選擇五個不同縣,計算出平均糧價,作為指導價格。
如此一來,馮保這個胥吏就沒有動手腳的空間。
假定李芳手裡的糧食價值三百兩,他拿出一百六十兩的糧食,交給朝廷,朝廷付給他八十兩,剩下的八十兩就作為賦稅。
如此一來,李芳避免了被地主商人盤剝,而朝廷低價拿到了糧食。
掌握了糧食之後,吳天成提到的第二個漏洞就迎刃而解,軍需供應沒有問題,如果出現了糧價暴漲的情況,還可以丟擲來,平抑物價。
隆慶足足推演了三遍,幾個大太監也漸漸感到了這種方式的有趣,就像是遊戲一般,卻把枯燥的政務變得生動起來。
不知不覺間,大家都根據自己的利害選擇,不會被奏摺上華麗的辭藻,動聽的話語矇蔽忽悠。
漸漸的隆慶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臉上都樂開了花。
“唐師傅果然是朕的股肱宰輔,妙極,真是妙極了。”隆慶又迫不及待道:“這個方法已經沒有漏洞,是不是可以立刻頒行?”
“慢!”
唐毅搖頭,“陛下,此法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各地的倉庫,徵收上糧食,能不能儲存好,會不會被地方官吏貪墨,還有一些地方道路崎嶇難行,如何調運糧食,再有,納銀的部分,由於銀兩成色不同,涉及到火耗的問題,還有許多可能出現的毛病,臣也難以一一預料。”
“這個?那師傅以為該如何才能妥當?”
“臣以為當先由內閣拿出草案,交付九卿科道公議,完善之後,選擇幾府作為試點,成功之後,再全面推行。”
隆慶遲疑道:“會不會人多嘴雜,久拖不決啊?”
“應該不會的。”唐毅笑道:“在三個月之內,就能拿出結果。”
其實唐毅還是保守了,實際上只用了兩個半月,受到各方矚目的新版一條鞭法,就正式頒行,並且選擇了四個府作為試點,包括天津、蘇州、兗州,漢中。
這也標誌著唐毅主導的隆慶大改革,正式拉開了序幕!
之前無數仁人志士,都想著推動一條鞭法,可是阻力重重,唯獨唐毅的方案丟擲來之後,幾乎沒有多少雜音,即便是有,最多也只是建言獻策,不敢全盤否定。那些刻薄的言官,也難以找到攻擊的藉口。
這並不奇怪,都說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
唐毅能夠成功,當然不是偶然的,他把可能出現的問題都做出了詳細的推演,該堵死的漏洞都堵死了。
至於真正要被改革的地方,他們也無話可說,比如清丈田畝,誰敢拍著胸膛說兼併土地是對的?再有那些放印子錢,敲骨吸髓的奸商,又有誰敢替他們光明正大鳴不平?
以往大家都是抓著一條鞭法粗糙的地方,發動猛攻,想要以點破面,唐毅不光把粗糙給修改了,還弄出了四府試點。
這回好了,即便出問題,也只是四個府而已,大不了停下來恢復舊制就行了,不會產生太多的影響。
不比不知道,以往高拱自負才略超群,張居正也是有名的幹吏,可是和唐毅擺在一起,高下立判。
這兩位都比唐毅年紀大了許多,卻顯得輕浮冒進,根本不是宰輔之才。
不少被壓制的徐黨人員,又跳了出來,上本攻擊高拱,對張居正這個反骨仔更是沒有客氣,每天多則十幾本,少則三五本,猛烈彈劾他們兩個,要求罷相。
這一天唐毅正在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