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過河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因為某些複雜的原因,昨天的第三更現在才出來,請見諒。)
關於南邊的鄰居想要購買蘇聯的萬噸水壓機的事情很快的上報並且呈現到亞納耶夫的桌面上,這種與國家重工業基礎息息相關的東西原本就是不應該對外出售的秘密,但是亞納耶夫直接示意雷日科夫,只要他們給出的價格合理,我們就達成這樁你情我願的買賣<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遠東的裝甲部隊被裁撤之後,南方鄰居也放下了內心的忌憚,開始互通關卡。蘇聯以大量的優惠政策開始吸引著他國人民北上開發農業,而別的國家的政府也鼓勵自己的民眾走出國門,到北方的國家去,賺取外匯,提高收入。
現在的蘇聯就像一頭氣勢洶洶的吞金怪物,無論是飲鴆止渴還是細水長流的方式,他都選擇毫不猶豫的吞下一切能轉化成金錢的利益,彌補長期畸形發展不平衡身軀。
而蘇聯的豪爽讓南邊的鄰居隱約產生了一絲錯覺,彷彿坐在對面的,已經不是那個炮管相向,企圖用鋼鐵洪流平推自己的敵人。而是重新變成當初自己最困難的時刻,唯一願意雪中送炭的蘇聯老大哥。
但是在國際政治舞臺上逐漸成熟起來的國家,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不求回報,勒緊腰帶也要支援盟友的政權了。經歷一群白眼狼的背叛之後,他比別人更加精於算計,精於陽謀陰謀。面對亞納耶夫慷慨的時候,依舊按照規定和流程,付給蘇聯一筆可觀的金額。只是與之前的交易唯一不同的,這一次他們沒有選擇與蘇聯討價還價,而是一口應承了蘇聯方面提出來還算良心的價格。
只是誰都知道他們只剩下了利益合作關係,當初純粹的革命階級友誼早就隨著中蘇關係蜜月期的消散。消失在在很多年之前。
亞納耶夫望著手中早已泛黃的中蘇關係友誼宣傳畫,心裡有些五味雜陳。這本散落在民間的畫冊被輾轉多手才達到亞納耶夫的手中,經歷了五十年代的友誼時期。到後來的關係交惡,現在又重新開始了關係正常化。
他又想起之前會議上。一些人上反對蘇聯出售萬噸水壓機的時候,亞納耶夫振振有詞的反駁他們,“或許在這個世界,它是我們最後一個盟友了。難道諸位眼睜睜的望著蘇聯到最後孤身一人,像希特勒一樣被世界各國包圍嗎?”
這些人並不是看不清現在的形式,只是長期被教條主義渲染的他們認為不需要用這樣的方式與南方國家交好,但只有亞納耶夫看得清楚,蘇聯拼命拉攏。勢必會引起大西洋外另外一個國家的警惕。他們都相中了這個潛在的大國,還有他未來在世界政局中的地位。
亞納耶夫繼續說道,“歐洲戰場我們已經從攻勢轉變為守勢,我們的勢力範圍被西方逐漸的蠶食殆盡,每天開啟新聞都能看到哪個國家又加入了歐共體,哪個國家又獲得了西方的經濟援助。這些敵視仇視蘇聯的國家會毫不猶豫的當一個馬前卒,為西方權貴效命。”
“拼命想要推到那扇牆的內憂,還有手持攻城槌準備隨時破門而入的外患。這一切,難道都是諸位同志想看到的嗎?”
雖然政治講求國家利益,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但是中蘇之間的關係實在是太過微妙和複雜,雖然歷史上曾經兵戎相見,但是在蘇聯解體的最後一刻。也就只有中國靜靜的站在曾經相遇的白樺林之中,在殘缺的鐮刀錘子墓碑之前惋惜那個指引自己前進的,已經逝去的紅色帝國。
亞納耶夫最終說服了所有人,向南邊的鄰居提供了他們急需要的萬噸水壓機,解決在工業製造方面的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一次事件,被中蘇兩國稱之為破冰之旅。
而剛好結束了中美蜜月期的美國看到這個新聞訊息之後,第一反應就是中蘇關係是不是又開始重新升溫了<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經歷了1989年的東歐劇變之後,從七十年代末期開始的兩國蜜月期因為政治事件而徹底結束,此後中美關係變得平常化。不再像從前一樣如膠似漆了。
擺在還未卸任的布什總統面前的,有兩個選擇。一是繼續拉攏中國,從中作梗破壞中蘇關係的正常化。二是將中國列入制裁與打壓的物件。進行經濟與軍事封鎖,以求達到讓中國屈服,與蘇聯斷絕重新拾起友誼的機會。
一個野心勃勃正在崛起的國家,一個是雖然衰落但是根基猶存的帝國,兩個國家聯手的能力,足以跟西歐一群老牌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