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花辭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握機會,趁著皇帝對她還算縱容,做成了幾件實事。只是,如此一來,她往長秋宮去的時間便大大減少了。
皇后一方面鬆了口氣,一方面又擔心她過於勞累,不時派人往王府送些糕點,那些糕點多半是她親手做的。
說起來,重華有時極為細心,一點小波瀾都瞞不過她,有時又極是粗心,她從不知那些糕點與她往常吃的,有什麼不同。
她出城去,視察民生,一去就是半個月。皇后既高興與她的身體力行,不避勞苦,又擔心她奔波在外,底下的人侍奉不好,讓她吃苦。
光陰漸逝,少年的成長,讓人恍如隔世。
重華忙於政務,來得不多了,但只要她有空隙,哪怕只能稍稍坐上一會兒便又要重去奔波,她也會穿過半個皇城,歡歡喜喜地到長秋宮來,問候皇后,贈與她一些精緻的物件,她的眼中,總是盛滿愛意,以孺慕為遮掩,讓那一腔深情壓在眼底,小心地不洩露。
可是,又怎麼瞞得過皇后,皇后愈加焦灼,重華的眼神時時都灼燙她的心。情感在歲月中積累,一日比一日離不得,終有一日,會是盡頭,會有爆發。
皇后不敢去想到了那一日,該是怎樣的驚天動地,每想一次,便是難以喘息的沉悶。可是她的重華,從不曾懷疑過她。
乞巧那一日,她刻意躲避,重華便在殿中等了她幾個時辰,當她終於回來,重華迎出殿外,眼眸亮亮的,看到她的歡喜如此明瞭地展現,可她又是如此貼心,關切地問她,是否讓什麼事絆住了腳。
她什麼都不會對她隱瞞,關心亦是如此真切,發自心底,她沒有絲毫懷疑為何允諾了她回早早歸來,卻讓她等了幾個時辰,也沒有絲毫責怪她,不守諾言,她只是擔憂關懷與看到她歸來的歡喜<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人的心,總不是一層不變的。
重華如此,她亦如此。
夏楚之戰終於爆發,重華為帥,出征疆場。她走的那一日,皇后立於長秋宮的庭院中,她彷彿聽到城外響徹天際的吶喊,旌旗獵獵,戎馬長嘶,她彷彿看到重華一身戎裝,坐與馬上,身姿挺拔,面容端毅。
她感到驕傲。
這一去,就是兩年。
皇后想念她,在每一個無人問津的夜晚,那隻佩囊承載了她全部的思念。
離家遠去的孩子,是不會體會母親的擔憂的,可是皇后又是如此清晰的知道,重華也必然同樣深切地思念她。
她從沒有懷疑過她愛的真摯,從不曾置疑她是否會愛她到地老天荒。
因而為難,因而不忍,因而不知方向。
有時,瞭解也是一種殘酷。
這兩年,重華書信不斷,從不言戰爭之酷烈,說的多半是一些沿途見聞,軍中趣事,偶爾也會提一句她到了那裡。
皇后的腦海中有一幅輿圖,夏侯沛途經的每一處都如被一塊烙鐵,印在她的心上。
“春燕歸,巢於林木。”
這一回的書信,前所未有的沉重與觸目。皇后默默地讀著,這天下,這天下的蒼生,已在重華的心裡,她會是一個好君王,心懷百姓,致力於民。
是否有一日,她在重華心中的地位,能被天下所替代?
皇后看著那熟悉的筆跡,端正的字跡,落筆的力道已不是出京前能比的,皇后看到重華的成長,她有一種隱隱的失落,更多的卻是難言的驕傲。
“兒一切皆好,願阿孃安,勿多掛念。”信末,總是這樣的一句。
皇后將書信收齊,妥善的收好,一封都不曾遺失。
想念,隨著一封封書信疊加,密密匝匝的,充滿了她整顆心,她偶爾回信,卻從未提過一句。
她也從未將想念,將焦灼,將擔憂展現在外,她仍是那平和淡然,彷彿不涉風塵的皇后。她在京中替重華經營聲望。少年元帥,即便出身顯赫,也免不了閒言碎語加身,她一點一點用她的堅韌謀略,用重華的軍功,來攻破這些閒言碎語,讓秦王的英明果斷深入人心。
她有預感,太子做不久了,太子與皇帝的矛盾積蓄已久,晉、秦二王連立戰功,聲望日隆,這隻會將紮在那對父子心中的矛盾激化。
只是不想,太子的末日,比皇后預料來得更早。
鄭王反,太子護駕喪生。
皇后知道,重華歸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