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擊破黃巾,立下實打實的戰功。再則,皇甫嵩也是涼州人,同樣十分了解涼州的地理人情。
最後一個重要原因,皇甫嵩殺性不小,當初坑殺黃巾賊那是以十萬計!
叛賊荼毒大漢邊塞數年,每每讓朝廷頭疼無比,天子首先想的,是讓這些叛賊去死,而不是招降!
所以,當下便拜皇甫嵩為左將軍,拜中郎將、破虜將軍、斄鄉侯董卓為前將軍,以皇甫嵩為主,督領前將軍董卓,前往平叛!
...
李錚在富平莫名其妙的等了兩個月,軍隊時時戒備,刻刻緊張,但預想中的戰爭並沒有來臨。
甚至於朝廷的音訊,也一點全無。
李錚不由苦笑,這一番功夫,算是白做了。看來便是荀攸這般智謀之人,沒有足夠的資訊,也會猜測判斷失誤啊。
當然,說荀攸失誤,其實也不然。
不管怎麼說,只要沒給自身造成損失,計謀就不算出錯,至多就是落空而已。想必荀攸也是因為資訊不夠,自知難以分辨內中詳情,才建議李錚按兵不動。
既然朝中沒有詔令,李錚也樂得清閒自在。他本就不願意在自身還不夠強大的情況下,與叛軍硬拼,對他而言,沒有訊息,就是不錯的訊息。
兩個月過去了,時間到了中平五年三月中。
整個靈州的春播,乃至於富平,都已經幾近完畢。雖然富平暫時並未處於李錚的直接統治之下,李錚也沒有派遣管理團隊接管富平政務,但畢竟駐軍了。而富平又緊鄰靈州,早晚都是李錚的囊中之物,所以對於一切的基礎——農業,李錚也十分關注。
當然,這次春播,只是普通的糧種,並非參麥。參麥在去年冬季就早早的全都種下了,還差兩個多月,差不多都可以收割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能在平安的環境下,安安心心的種田,對於靈州、富平二縣的普通庶民而言,也是一種難得的幸福。
這兩個月中,李錚的自身的力量進步斐然。
其實對於李錚而言,有著足夠的底牌,只要基礎打好了,發展的勢頭自然是一發不可收拾。
比如戰騎。
每半個月,李錚都會回草場一趟,將馴獸場中累積起來的野獸都合成戰騎。到現在,青甲戰騎也有了八十餘頭,算上一些剛剛出生的小傢伙,略略超過了百頭。
而山嶽狼騎的規模,直接翻了一番,達到了三百頭,能夠隨時呼叫出戰的,至少有兩百頭!
又比如李錚麾下計程車兵,算上經歷過真正戰爭的精銳,已經超過七千人!其中戰騎兵、戰馬輕騎、著甲精銳步卒,合計已經達到了四千!
這股力量,已經不算小了。
七千士兵,加上戰馬、戰騎,人吃馬嚼,讓李錚的隨時都有種要破產的感覺。甚至於從起初到現在,這很長一段時間,李錚都沒有給軍隊發過一分軍餉。沒辦法,吃飯能供應起就算是萬幸了,至於軍餉,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的了。
而李錚著重關心的白水川開發之事,現如今已經是荀攸接替李錚,總覽大局。周肥仍然是實際操作者,不過他以後要彙報和請教的物件,變成了荀攸。
李錚會逐漸放權給荀攸,除了因為荀攸辦事能力強的超出李錚想象之外,還是一種引誘。
這麼長時間,荀攸竟然都沒有主動開口,沒有表露出一分一毫要為李錚效勞的意思。這讓李錚有些沮喪的同時,也挖空了心思,跟荀攸卯上了!
不信你荀攸是塊石頭,便是塊金鐵,也要將你腐蝕掉!
有荀攸總覽大局,整個白水川的開發,就顯得十分的順利。
三千牧場工人,早在開春之初就招募妥當;白水川茅蓿的種植,有這三千工人的勞作,也在前幾天完全落下帷幕;各駐兵點、兵營,也全都建設完備;道路的修築,也進行的有條不紊。
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等到茅蓿在草原上紮根,成一定規模之後,將神州草場中的各個物種進行分流,遷移到白水川繁殖飼養。
這不需要太長的時間,以茅蓿的繁殖和生長能力,大半個月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