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寫作和傳揚中華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她受聯合國文教組委託,將中國古典文學名著《鏡花緣》譯成英文,在美國、英國出版。
1988年林太乙提前退休,與丈夫黎明定居美國,專事寫作。她除了創作小說之外,還寫了《林語堂傳》,編纂了《語堂文選》和《語堂幽默文選》,並將林語堂曾經暢銷歐美的作品《生活的藝術》重新整理出版。在林語堂的三個女兒中,林太乙最為傑出地承續了林語堂的事業。
。 想看書來
仕途蹭蹬結金鑾:李鴻章與張佩綸
李鴻章與張佩綸的關係,起始於李鴻章與張佩綸之父張印塘的舊交。張印塘是道光十五年(1835)進士,曾任安徽按察使。1853年太平軍大軍入皖,李鴻章父子受命回安徽辦團練。李鴻章與張印塘是在共同*太平軍時結為患難之交的。1854年張印塘與石達開作戰期間,病死在徽州,李鴻章出於對老友的懷念,資助張印塘的兒子張佩綸護送父親靈柩回到河北豐潤縣。
張佩綸,字幼樵,號簣齋,生於1848年,河北豐潤縣大齊坨人。同治十年(1871)進士,27歲時擢升為“侍講”。張佩綸為人剛直不阿,經常議論時政,上呈奏章,與陳寶琛、張之洞、吳大澂等人合稱“清流派”。李鴻章很欣賞張佩綸的才華,張佩綸的庶母病故時,李鴻章也曾資助他白銀千兩,作為運靈柩回鄉安葬和守孝之需。
在張佩綸故鄉守孝期間的1879年,李鴻章邀請張佩綸來到天津充當幕僚。張佩綸同李鴻章的另一幕僚薛福成一起,為天津海防建設出謀劃策,討論了組建海軍、修築鐵路和加強天津海防等問題,對李鴻章推行洋務很有啟示。1883年張佩綸出任總理衙門大臣,與李鴻章的關係更為密切,經常通訊往來,互通訊息。當時李鴻章推行洋務遭到守舊派的反對,張佩綸、張之洞和吳大澂等人卻極力鼓吹辦洋務。清廷最高統治者批准成立海軍衙門兼管鐵路事務、組成開平鐵路公司、收購唐胥鐵路、擴修胥各莊到天津的鐵路,以及在臺灣招商引資,修鐵路等舉措,都與張佩倫等人的多次上書奏章有直接關係。1884年張佩綸被派往福建辦理海疆事務。他到福建時,法國軍艦已經進入馬尾港停泊。張佩綸與船政大臣何如璋抗法心切,將陸戰戰法生搬硬套到海戰上來,集結戰船兵力,冀圖孤注一擲而取勝。結果,開戰不到半小時,福建水師戰船幾乎全被法艦擊沉。戰後,張佩綸遭到彈劾。年僅37歲的張佩綸被遣送察哈爾、張家口充軍三年贖罪。
1888年,張佩綸結束了三年的充軍生活,返回天津。正當張佩綸仕途蹭蹬之時,李鴻章再次接納他為幕僚,主管文書。當時,張佩綸的妻子病逝不久,李鴻章遂將自己的千金李菊藕許配給他。當年,張佩綸40歲,李菊藕22歲。他們婚後住在天津直隸總督府,度過了一段夫妻恩愛,如膠似漆的日子。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李鴻章的兒子李經方準備出任前敵統帥帶領軍艦迎戰,張佩綸出於他的馬尾失敗教訓,堅決阻止,結果兩人鬧得如同路人,甚至這個郎舅竟然想殺掉妹夫。後來李經方聯絡御史聯名上書皇帝,要求彈劾張佩綸。因此張佩綸只得攜妻南下南京。第二年清軍戰敗,李鴻章被迫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張佩綸聞訊給李鴻章寫了一封長信,直陳自己的反對意見,卻沒有被李鴻章所接受。此後,李鴻章兩次保薦他回京任職,他都堅辭不就。於1903年在南京因患肝癌病故,安葬於故鄉大齊坨黑山溝,終年56歲。“*”初期,紅衛兵挖開張佩綸夫婦的陵墓,他們的遺體還沒有腐爛。紅衛兵用鍬鎬將他們夫婦的遺體搗爛,令人慘不忍睹。
。。
我國兒童電影的代表:鄭正秋與鄭小秋
鄭正秋原名鄭芳澤,號伯常,祖籍廣東潮陽,1889年生於上海的一個富裕家庭。在上海這個開風氣之先的都市,他在讀中學時就接觸到新文化,對剛剛傳入上海的新劇產生濃厚的興趣。1913年他與張石川一起編導了電影《患難夫妻》,成為我國拍攝的第一部故事片。此後,他創辦新民、大中華等劇社,在上海、武漢等地演出,積極推進新劇活動。還與張石川一起創辦明星電影公司,由他編、導、演的影片達到50多部。
他的兒子鄭小秋,原名鄭鴻彬,生於1910年。1922年其父鄭正秋導演《勞動與愛情》時,需要幾個孩童在一個水果攤前跑跑跳跳,小秋就被選中。這次演出雖然沒有一句臺詞,卻成了他進入電影界的敲門磚。
1923年正當明星公司陷於困境時,鄭正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