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防治危機蔓延的種種手段,結果發現這些規律都不是完全適用的,沒有一個案例的情況是可以完全借鑑的,規律的不可複製性導致了現在這種束手無策的狀態。”
他頓了一下,又說:“我覺得,有一個可能緩解危機的方法,就是政府為所有銀行之間的債務提供擔保。”他的意見與麥克唐納一樣。確實如此,現在救市成功的關鍵就在於重塑市場信心,而政府似乎是普通民眾唯一相信的機構了,如果政府願意擔保,銀行之間恢復資金流動,才會使得金融秩序回到正軌。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十五章 相聚重慶樓(4)
網路泡沫的復仇
這次危機的確與以往不同,但恢復市場信心是萬變不離其宗的解決方法。“金融危機實質上就是信心的危機,”我對林毅夫說,“雷曼一被撂倒,立即導致了市場的雪崩效應,人們的信心在瞬間垮了。所有銀行都聚精會神地關注、猜測,下一家倒閉的將會是誰,並迅速拋售持有的這家機構的債券。什麼叫危機?這就叫危機。如果大家都去賣摩根士丹利,摩根士丹利肯定倒;賣高盛倒的就是高盛。”
林毅夫深為認同,他說:“丟擲雷曼原本是為了殺雞儆猴,但這隻雞確實是不該殺的,雞殺了,市場信心就沒有了。”他嘆了一口氣,說:“這就好比狼群。它們在不飢餓的時候是非常團結的,但是一出現飢餓,就相互吃,吃到最後,就剩不下幾條活的了。銀行之間平時很注重同業合作,一旦出現危機,唯恐自己牽涉進去,拋售債券、拒絕拆借,很快就把市場搞得血雨腥風。”
聊到危機產生的原因,凱文認為:“深層次追究的話,是美國的消費觀念導致了今天的問題。借錢消費引發了經濟危機,這聽起來不可思議,但它是真的。”這種借錢消費刺激美國經濟增長模式的鼻祖是格林斯潘。經濟危機以來,他的理念備受質疑。格林斯潘信奉市場有很好的自我監管功能,而且對風險具有自我恢復和抵消功能,主張放鬆對市場的監管。
凱文說:“引用格林斯潘自己的話說:‘現在美國的金融形勢很好,到處都有減震器。但它到底在哪裡呢?我也沒有看到,但肯定是有。’現在好了,老人家吹捧的減震器失靈了。”
我看看林毅夫,他若有所思,接過凱文的話說:“我一直覺得,金融危機是網路泡沫對市場的報復,是格林斯潘為了解決網際網路泡沫破滅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對美國經濟造成的影響。”
“從常規上看,當時美國經濟本應該承擔一次泡沫破滅帶來的蕭條,但美聯儲一直拒絕接受這個事實,連續27次降息。這一舉動增加了市場的流動性,貸款和投資增多。更重要的是,側面刺激了美國的房地產市場,他們成功地避免了美國經濟蕭條,彌補了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引起的財富流失。”
“當時大家只有一個企圖,就是不惜一切代價刺激經濟增長,在此背景之下,金融創新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創新跟上來了,監管卻一直滯後,人們認為監管是不好的,是保守的。市場自己會監管自己,這些觀念導致了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與蔓延。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卻製造了一個更大的問題。”
2000年3月,網際網路危機全面爆發。曾經備受關注的網際網路經濟像泡沫一樣瞬間破碎,被科技與概念衝昏了頭腦的投資者紛紛落馬,美國經濟眼看著就要迎來一次嚴峻的挑戰。此時的美聯儲,掌舵人還是信奉自由經濟的格林斯潘,在他的主持下,聯儲多次降息,這一措施很快奏效,表面上平息了網際網路泡沫的危機。
然而,格林斯潘等人並沒有想到,他們對流動性總量的調整,並沒有解決資源投入的結構性失衡問題,反而為另一種失衡創造了機會。到2003年年中,聯邦基金利率降低到1%,達到過去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最低點。在政府寬鬆貨幣政策刺激下,大量的倖存資本從網路版塊逃逸到具有豐厚回報的房地產領域,美國房價經歷了一輪史無前例的瘋漲。資料顯示,在2001年至2005年4月間,私營領域新增工作崗位中有43%與房地產行業有關,房地產泡沫現象可見一斑。
第十五章 相聚重慶樓(5)
華爾街的金融玩家們開始挖空心思地尋找盈利的方式,次級按揭貸款市場再次興起。所謂次級按揭貸款,是指向那些低信用評分和收入偏低的人員,甚至被戲稱為“三無”(無穩定工作、無收入證明、無足夠資產)的購房人發放的按揭貸款。由於次級按揭貸款對貸款者信用記錄和還款能力要求不高,因此,貸款利率相應地比一般抵押貸款高很多。利慾薰心的放貸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