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2/4頁)
天淨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祿豐古猿的發掘證實了,古猿在大範圍的地區生存。時間非常確定。距今八百萬年。在亞非歐交界的地區存在一個古猿時代。
因為使用了“古猿”這個詞語,我們就想像起源人類的動物也像現代猿這麼強壯,這麼高大。不是的,祿豐古猿是八百萬年以前的動物,那個時期還沒有虎,豹一類動物,象,犀不過馬,驢般大小。距今8百萬年的古猿可能不過幾十公分,比今天的猴子不大多少,而且也不止一個種類。肯亞出土了一支完整的骨架,認為是個八歲的女孩,起個名字叫作露西。實際上這是個成年骨架。
當著人們從發現的欣喜中冷靜下來,開始注意到:8百萬年距今並不遙遠,但是,從距今8百萬年到距今2百萬年,這6百萬年的時間裡,沒有(發現)古猿的後代。這種古猿沒有後續的“資料”,出現了6百萬年的空白。
古猿的發現引起了世界性的轟動,以後,關於人類起源的思考,一直沒有停止過。世界科學家曾經爭論,也許現在還在爭論,人類起源在亞洲還是起源在非洲。一些在非洲找到證據的人說,人類起源於非洲,一些在亞洲找到證據的人說,人類起源於亞洲。關於人類起源的問題,所謂的證據等等,都是圍繞“古猿”的爭論。那個“6百萬年的空白”好像不成問題,反而沒有人爭論。今天的科學對起源地區的認識沒有統一起來,對於起源的“細節”不清楚,因此,對古猿起源說也就無法確證。
一個廣泛分佈的物種,又突然沒有了資訊,失去了連續性。這怎麼可能?或者說這個物種在6百萬年以後重新出現。重新出現的“現代猿”反而不如“古猿”進化(更接近人類)。可知現代猿不是古猿的後代。地質學告訴我們:爬行動物的恐龍在距今6千萬年滅絕,靈長類,包括人類的祖先動物起源於這個時間。倖存到今天的(古老)哺乳動物出現在距今千萬年以後,現代的哺乳類在距今一,二百萬年以後出現,遠比人類的起源動物晚。可知,哺乳動物不過是人類動物的“子孫後代”。從古老的哺乳類到現代的哺乳類,不知有多少物種滅絕。在今天,受到人類“保護”的動物繼續的加速著滅絕。我們只要稍微細心一些,多想一想,就不難知道,古猿並不是人類的祖先,只是一個已經滅絕的物種。在近年,陸續發現了一些5百萬年的,4百萬年的,3百萬年的古猿化石。這些化石也不能連續出來人類進化的輪廓。如果我們想到在進化的長河大量的物種滅絕這個基本的事實,就不難想到,已經發現的古猿不過是已經滅絕的物種。十分的可惜,古猿起源說走不通,沒有走通。我們只好探索新的路。
在人類起源的認識上因為進化論有了重大的突破,確立了從動物到人的認識,卻不是認識的完結。在距今億年的爬行動物時代,已經出現了四足動物和二足動物的不同型別,並不是從動物人時期才開始向直立進化。有力的證據是鳥類的進化。鳥類的出現不晚於距今億年。鳥類是最先直立的一種動物。鳥類與人類不同的地方在於鳥類的上肢向翅膀的方向進化,而人類的上肢向手臂的方向進化。
因為生存的環境不同,兩足動物中一類樹棲,一類在地面棲息,還有一類的前肢長成翅膀飛向天空。因為地表存在森林,平地和天空3大空間,進化動物也演化出來3大種類。不晚於距今6千萬年,樹棲的一類向靈長類的方向進化。留在地面的一類經歷了複雜的環境。為了與靈長類相區別,地面的一類叫做人類動物。許多人類動物的種類,包括近年來發現的古猿,在進化的過程中滅絕了,沒有延續到今天。今天的人類是由某一支人類動物進化出來,而不是由靈長類進化出來。
如果將生命的進化比喻為一棵大樹,那麼,人類與靈長類在“地面棲息”這支大支上分支。人類動物沿著撿拾的方向進化,靈長類沿著攀爬的方向進化。經過了幾千萬年的分支,人類動物與靈長類的距離越來越遠。從人類動物中最終進化出人類,從靈長類中最終進化出現代猴和現代猿。如果從人類動物中分離出來靈長類的時間算起,人類的起源時間不晚於距今五千萬年或四千萬年。從人類動物到人類經歷了幾千萬年的進化過程。
撿拾的這一個分支並不是直接進化到人類,而是分支出了不同的種類,這些不同的分支一一的滅絕了。到了距今三百萬年,也許是五百萬年,“野人”(如果還有的話)最後與人類在“石器”上發生分支。有許多關於野人的傳說,野人在渭河的山裡出現,古書“山海經”多處寫到了。這些野人是親緣於人類的人類動物的殘留種。這種動物沒有繼續向著人類的方向進化,只有人的種類延續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