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3/4頁)
蠍子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車上銷售東西。當然,同時她也十分懂得和列車員搞好關係。利用她的智慧,她的貨往往銷得比列車上專門的售貨員還多。她也在這個過程中,把車費給賺了回來。
她坦陳,她的工資一分未花,所有的車費全來自於火車上銷售貨物所賺取的利潤。如果她不這樣做,單純的為夫妻相聚而來來往往,經濟上吃不消不說,而且她會覺得坐火車是一件非常疲憊的事,也難以保證夫妻感情能永遠不變質。現在不同了,她喜歡上了這樣的生活,她甚至把在火車上賺錢當成了一種樂趣,當成業餘在兼職著的另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因為賺錢的感覺是很快樂的。
這又是一個懂得把消費與賺錢結合起來的智慧女人。
我們可以這樣來解釋:花錢就是一種投入,而賺錢則是一種產出。1936年,美籍俄裔經濟學家列昂節夫()就曾提出過“投入產出分析法”,這是一套實用的經濟的科學計劃方法,目前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在採用。它的基本原理是,任何系統的經濟活動都分投入和產出兩大部分。投入是指人力、物力在生產過程中的消耗;產出指生產活動的結果,即生產出一定數量和種類的產品。在生產活動中投入和產出之間具有一定的數量關係。懂得運用好“投入產出”方法的人,往往就不再是單純的消費者,而成了一個“生產消費者”。
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花著錢來賺錢,其實是把一種類似於企業的觀念巧妙地化為個人財富的“投入與產出”上。比如,每個公司一般都有不菲的招待、公關費用等,但是,與私人不同的是,公司的負責人往往需要懂得如何花對錢,錢花對了,就肯定能賺錢。同樣的是請客吃飯,一般的人花了1000元,花了就花了,沒有任何增值的意義。而公司請客戶吃飯,往往卻代表著幾萬甚至幾十萬的生意。
聰明的女人懂得把這種觀念運用到個人的“投入產出”上來,在消費任何一樣東西的時候,先考慮是否有產出,或是如何讓你的消費給你帶來不菲的產出,那麼你離貧窮將會越來越遠!
當然,不是所有的錢都完全可以用在有“產出”的“投入”上,但只要花得“值錢”,也算是一種產出,這些產出不一定就是金錢,卻也是一種財富。你花錢去健身,你收穫了健康;你花錢請人吃飯,聯絡了感情。你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被自己充分利用。
有的人花起錢來覺得“不值錢”,是因為他們忽視了金錢的價值。比如,花了半個月的工資買了件可要可不要的衣服,買回家後又不喜歡穿,結果新衣“貶值”;花了大把的錢買了一堆自己並非很喜歡,也沒有升值價值的飾品放在家“裝飾”,沒過多久又撤了閒置;與可交往可不交往的人交往,請他們吃並非必要的飯,這樣的錢花得也毫無價值。 。 想看書來
第3章:生活中的“清單”與“賬單”(9)
一句話:錢要用得“值錢”!
任何物品都不是始終存在著它最真實的價值,往往會隨著環境的變化和實際情況的變化而不同。
“價值悖論”伴隨你一生
有個女孩,她出生在陝北貧困山區。她第一次去上海唸書的時候,看到那些人洗臉要打一大盆水,洗一雙襪子要用掉好幾盆水,她就站在那裡哭。
別人不明白她哭什麼,問她,她哽咽著說,在她的家鄉,人一生只能洗三次澡,一次是出生,一次是結婚,還有一次是逝世的時候。因為缺水!
後來這個女孩畢業後,留在了上海工作。拿著不菲的月薪,卻明白了一個道理:價值悖論一直存在於這個世界之中。
平時她也會打扮,買價值不菲的飾品等。但她回家鄉的時候,從來不會穿金戴銀,只買很多純淨水帶回去。
汶川大地震發生的時候,她正在都江堰出差,地面劇烈晃動起來,很多人意識到地震了,還惦著貴重的東西,她第一個念頭卻是抄起身邊的水杯就跑到衛生間躲了起來。後來房子塌了,她被壓在了那裡,可是因為有水,她熬過了四天四夜,終於等到了救援的人來,被安全地救出。後來她回到了上海,但並沒有感激那曾救過命的水,照樣每天洗澡,大量消耗著水。
我想,這個女孩一定懂得經濟學,所以她明白什麼是最重要的,什麼是價值悖論。
什麼叫價值悖論呢?許多生活中的必需品,比如水,它的“市場”價值很低,比如空氣,是免費的。而許多奢侈品,比如鑽石、黃金,這類東西的“使用”價值很小,但市場價格卻很高。
在經濟學上,這一悖論講的是價格不反映一件商品的總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