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全新養生理念:溫度決定生老病死 作者:馬悅凌
我所理解的溫度(1)
談到溫度,大家並不陌生。雖然溫度無處不在,而且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它只是一個氣象學上的概念,只在天氣預報時才會去關注。至於溫度在維持我們的健康中到底起到什麼作用,溫度怎樣決定我們的生老病死,我們又該怎樣利用溫度來預防和治療疾病,恐怕就很少有人去思考、去探究了。那麼就讓我帶你踏上神奇的生命探索之旅,去發現溫度的決定性作用,去運用溫度來保證健康、應對疾病、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吧。
人類生存的地球,有著常年平均17℃的溫度,給萬物生長提供了最好的生長條件。因為有了適宜的溫度,才有了美麗的山川、河流……才有了生命的誕生,所以溫度決定了地球上萬物的存在。而太陽系其他行星沒有生命跡象,並不僅僅是缺水,缺的還有適宜的溫度。像離太陽較近的水星、金星,表面溫度高達400多度,水都蒸發了;離太陽較遠的木星、土星等,因溫度在零下100多度,水結成了冰。
只有適宜的溫度才能使毫無生機的冰塊變成充滿活力、滋養萬物、源源不斷流動的水,又是溫度使水變成了水蒸氣,從而使我們的空氣更加清新、滋潤。溫度不但使水的外形發生了變化,而且還使它的功能發生了改變。
這個水對我們的人體而言就是血液,它營養和滋潤著我們全身。而同樣是溫度,才使血液有了向前湧動的力量,並且使血液在全身迴圈不息,維持著各個臟器的生理活動,生命才有了保障。溫度降低,血液流速就會減慢,出現滯澀、淤堵等改變;溫度進一步降低,血液就會凝固,人就面臨死亡。
體溫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人類的生存。當體溫在35℃~41℃時,人的意識尚清醒;當體溫超過41℃時,人體的肝、腎、腦等器官將發生功能性障礙,連續幾天42℃的高燒,足以使成年人死去;而當體溫下降到35℃時,人的死亡率約為30%;低於25℃度時,生還的希望非常渺茫。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形成了體溫保持37℃左右的相對恆定的規律。人類在與大自然的抗爭中,也總結出了保持體溫的方法:當天氣寒冷時,就透過增添衣服、吃一些高熱量的食物以及積極的運動來產生熱量,並運用各種裝置取暖;當天氣炎熱時,就透過減少衣服、吃一些清涼的食物以及出汗來調節體溫。這樣就為生命提供了最佳的溫度環境。
臨床上常規測體溫,主要是測幾個部位,一個就是腋窩,另外就是口腔和直腸。一般說來,直腸的溫度最高,大概是℃~℃,口腔的溫度略低,腋窩的溫度最低;但是腋窩由於測量起來比較方便,所以用的是最多的,正常人的腋窩的溫度一般是36℃~℃。
可見人體不同部位的溫度是不同的。代表人體真實溫度的內臟如腎臟、心臟、腦部等的溫度,到目前還無法臨床測量。就因為我們無法測出身體內部主要臟器的實際溫度,常規測量的體溫不能反映身體內部的真實情況。就如導致人類死亡率最高的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壓等,無論是發病的初期還是嚴重到隨時危及生命的時候,常規測量的體溫都不會發生明顯變化。所以這就很難讓我們察覺出溫度對身體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更不會想到溫度能夠決定人的生老病死了。
要想對此有深刻的瞭解,我們可以先觀察身邊的農作物。雖然施肥、澆水和鬆土是保證農作物生長的最基本條件,可是,農民並不能指望一年辛苦勞作下來,農作物肯定生長旺盛,肯定能豐收,因為誰也不能保證每天都是陽光明媚,每年都是風調雨順。一場寒流下來,再茁壯的農作物也會遭殃。冬季來了,再怎麼澆水、施肥、鬆土,植物也不會生長;只有等到萬物復甦的春季,種子才會發芽。
我所理解的溫度(2)
大自然的溫度決定了農作物的生長和收成。因此,只有保證農作物所需要的溫度,再加上農民的辛勤勞作,才能看到生機勃勃的田間景象。
對於人來說,日常飲食就等同於對農作物澆水、施肥,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保證;體育鍛煉和疏通經絡就等同於為農作物鬆土,能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保證體內各種管道的暢通,使體內的廢物及時排出體外。可是,當你的身體營養供應充足、新陳代謝良好時,你是不是就不會生病,是不是就能延緩衰老,是不是就能到了百歲高齡依然充滿活力呢?絕對不是。因為同農作物和其他萬物一樣,人也是大自然的產物,在排除了意外傷害後,人同樣需要一個適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