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七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美人(清穿)》最快更新 [aishu55.cc]
和昨日早晨一樣。
聶天樞依舊是在巷子口搭的牛車。
不過。
今兒個的這一輛牛車,卻明顯不如昨兒個的那輛收拾的乾淨。
坐墊上浸了少許的油漬。
車廂裡也瀰漫一股若有若無的牛糞味兒。
不過趕時間倒也計較不了這麼許多。
到了府衙門口。
鐘樓的鐘聲響起。
剛好是辰時整。
給車伕付了牛車錢。
一回生二回熟。
大門口值勤的罩袍衙役小哥也臉兒熟了。
隨意的看了一眼腰牌,便放了行。
一路穿過府衙儀門。
就瞧見。
不遠處府衙大堂外的公生明牌坊下。
站著兩位訟師和幾位鄉紳模樣兒的男子。
衙役們穿著紅黑相間的罩袍,手執水火棍站在大堂外。
顯然今兒個有案子,知府大人要升堂了。
這些自然和她沒什麼相干的。
聶天樞只是隨意的瞥了一眼。
便加快了腳步往後面的承事廳而去。
遠遠的。
阿克佔的跟班兒寶泰便瞧見了她。
笑著上前打了聲招呼:
“聶先生早啊。”
“你也早。”
“先生可用過早飯了麼?這會子大人們且開會呢,先生若是還未用早飯,倒是可以先去佐史廚那邊兒用一些,這個時辰還來得及呢。”
機關食堂,並不是現代社會特有的專利。
大清的官員食堂,已經非常普及了。
不光是京官兒,就是地方官吏的一次三餐,朝廷也是每月專門撥付糧米的。
官員食堂由來已久。
要說最早的官員幕僚食堂。
甚至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
四公子之一。
那位禮賢下士,招攬了三千食客的孟嘗君。
那個年代的幕僚和武士,都被統稱為食客。
顧名思義。
自然主家要為他們提供免費的食宿待遇了。
三千食客,自然就是一個三千人的大食堂。
可見孟嘗君本人的身家之豐厚。
不過。
這種食客形式,並沒有形成全國性的制度。
真正意義上確立機關食堂制度是在唐初,唐太宗李世民時期。
那個時候,每日的早朝朝會時間都比較長,朝中官員早晨雞還沒叫就要起床去上朝。
上朝的時候都還得站著。
所以,散朝的時候大多數官員基本都是飢腸轆轆。
有些年紀大的,乾脆上朝到一半兒堅持不住就暈了。
所以。
唐太宗李世民便以“聊備薄菲”為配套措施,給上朝的官員們發了一項福利,也就是提供早朝後的工作餐。
也就是所謂的“朝食”。
之後,這樣的制度被歷朝歷代一直沿用。
並且從皇宮中,逐漸推廣到了京師的其他官署和各級的地方衙門。
當然,這其中也進行了一些最佳化。
比方說。
原本的只提供朝食,變成了提供一日三餐。
不要小看這麼一點點的改變。
對於上層的官員來說,本身就靠近權利中心,家底兒豐厚,還有皇上不時的賞賜,這點子吃食或許沒什麼。
但是,對於底層的生活水平差的低品級官吏來說,卻著實省下了不少的開銷。
算是一項真正的仁政了。
聶天樞昨兒中午來過一回。
輕車熟路。
一路來到佐史廚。
這會子不像昨兒箇中午那般熱鬧。
安安靜靜的。
基本沒什麼用餐的人。
畢竟官吏們都是有家有室的。
早飯也一般都是在家吃了再來。
“哎呦,是聶先生啊。”
廚娘是個四十來歲,白白胖胖的婦人。
頭戴了兩支喜鵲登梅的銀簪子。
穿著一件兒寬大的藕荷色的對襟深衣。
外面罩著寬大的淺藍色褂子。
正在收拾桌子。
見著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