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打老虎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是至少在這個冬天,他們一定會竭盡全力,拼命賑濟。
朱棣沒理張安世,只哼了一聲:“帶著那三個小子,趕緊滾蛋。”
“噢。”張安世小雞啄米的點頭,像一隻溫順的鵪鶉一樣:“臣這就走。”
他如蒙大赦一般,火速帶人跑路。
以至於丘松那小子有點傻,還是被朱勇拖拽著跑的。
一下子,四人不見蹤影。
朱棣則在庫中,撿起了張安世案頭上的那本《春秋》,看了看,又投擲在地,嘟囔道:“還他孃的《春秋》!”
…………
張安世老實了,直接在家裡躲了兩天,似乎覺得風頭過去了,這才慢慢開始活動。
而另一邊,一樁婚事,卻開始有了眉目。
魏國公之女徐靜怡初長成,已到了婚嫁的年齡。
漢王朱高煦張羅著姻親的事,幾乎每日都往宮裡和魏國公跑。
徐皇后自然對自己的侄女兒的婚事極為上心,她的兄長是個倔脾氣,寧願被圈禁,也絕不向朱棣低頭。
這侄子和侄女,反而更得徐皇后的憐愛了。
朱高煦不提還好,一提,徐皇后起心動念之下,自然也就跑去和朱棣商議。
朱棣聽到這個,樂了:“那孩子很乖巧,確實要找個稱心如意的夫婿,她爹不懂事,咱們卻不能不曉事,這是大事,總而言之,無論靜怡要嫁誰,朕這邊……都要大操大辦,不能讓孩子冷了心。”
徐皇后溫和地笑著道:“是啊,我那兄長……哎……無論怎麼說,也不能教孩子吃了虧,這事還是高煦提起來的,他不提,臣妾還沒想到靜怡已是長大成人了呢。”
說話間,她的眼裡透著憂愁和欣喜,一方面,魏國公的事,本就是她心裡的一根刺,徐達的幾個子女,本來一直和睦,卻因為靖難之役,發生了巨大的分歧,以至於現在……兄妹反目。
而另一方面,她欣喜的是自己侄女已長大成人,將來也要嫁做人婦了,自己這個做姑母的,自當竭盡全力。
朱棣聽到朱高煦也為了魏國公之女徐靜怡上心,禁不住大笑起來:“哈哈哈……哈哈……這個傢伙,雖然平日裡不著調,可總算還有幾分良心,心裡還是念著自己的兄弟姐妹的。”
朱棣很欣慰,龍顏大悅。
他是皇帝,也是父親,正因為如此,在經歷了靖難之役後,他更加明白全家和睦的重要,朱棣這輩子別的不擔心,唯獨擔心的,卻是自己的兒子反目,等到百年之後,又鬧出兄弟相殺的戲碼,真到了那個時候,該有多錐心。
而朱高煦對於自己妹子的關心,讓朱棣看到了朱高煦溫情的一面,朱棣就希望……兒子們能少一些爭搶,多一些兄友弟恭。
朱棣便關切地道:“現在可有人選了嗎?”
“司禮監舉薦了幾個,還有漢王也舉薦了一個,說此人經天緯地,相貌堂堂,是不世出的人才,這事,臣妾可不敢怠慢,便命司禮監的人,一一去瞧瞧,選一個品行和相貌都是俱佳的。“
說到這裡,徐皇后眼裡泛起了淚花:”可憐臣妾那兄長,總是固執,如若不然,這必是該他管的事。如今孩兒們都沒人照料,我這做妹子的,若是再不看顧著這幾個孩子,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朱棣便寬慰她道:“他性子像你父親,認準的事,九頭牛也拉不回來,不過……婚嫁是大喜的事,你哭什麼呢?該高興才是。”
“是。”
朱棣又道“這一次,要操辦得漂漂亮亮,徐公當初被朝廷追贈為中山王,那麼就照著親王之女下嫁的規格來辦吧,務求體面,定國公府城那邊,也要抽調命婦來,等選定了乘龍快婿,就將那乘龍快婿叫進宮裡來,朕要好好看看,朕將靜怡,當自己的女兒來看待的。要讓全天下人都曉得,朕對魏國公府端無成見。”
徐皇后心裡很是觸動,擦拭了淚,便道:“臣妾多謝陛下。”
朱棣大笑:“都是一家人,何須言謝?”
另一邊,司禮監太監崔順通火速去考察,他連見了幾個司禮監這邊推舉的男子,這些人,無論是家世和相貌都是俱佳的,倒是一時難以決定。
這是大事,崔順通可不敢怠慢,若是出了岔子,自己就死定了。
他曉得徐家人在陛下和徐皇后心裡的分量,一點都馬虎不得。
最後,他來到了漢王府。
漢王很親暱地帶他入府。
崔順通受寵若驚地道:“王爺,您推舉的那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