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極少見。當年住在蘇州,每年初秋,牆陰幽革裡都有金
鈴子鳴聲斷續,音波柔美,列為蘭閨雅玩。北方人不認識它是金鈴子,
愣叫它金鐘,稱之為小蛐蛐則可,叫它金鐘可就錯了。說完順手從抽
屜裡拿出一隻精緻細巧牛角雕花嵌有玻璃的小盒來,讓我把那對金鈴
子挪到牛角盒裡飼養,此後才引起我養蛐蛐的興趣。
開始讀線裝書的時候見到一個“鎣”字,老師說音“鞏”,只知道是
一種昆蟲,後來讀《爾雅》才知道“薟”就是蛐蛐最古的名字。別看蛐蛐
是蕞爾小蟲,可是特別受人的青睞,給它起了若干芳名,文人雅士呼之
為“秋蟲”“秋蛩”,閨中巧婦喚它“促織”“趨織”,南方人稱之為“蟋蟀”,
北方人叫它“蛐蛐”,本省朋友又叫它“烏龍仔”。“蟋蟀”二字名稱雖
雅,可是音促而仄,所以大家就都叫它蛐蛐也比較順口而且通俗些。
掏蛐蛐要懂門道,絕不許空手而回
北方捉蛐蛐叫掏,南方叫灌,行家一聽你叫捉蛐蛐,就知道您是新
出道的雛兒了。每年一過中秋莊稼收割之後,青青草原就可以下鄉動
手掏蛐蛐了。在北平掏蛐蛐很少單人獨騎,都是約上三五同好,趕在
關城門之前出城,事先準備好乾糧、水壺、電筒、藥物,帶著掏蛐蚰一應
工具,長短鐵扦子,鐵頭手鍤子,蛐蛐罩子,冷布做的晾子口袋,此外水
囊、小噴水壺、火柴、悶燈都是必不可少的物件。掏蛐蛐專家要手腳輕
耳音好,一聽見蟲鳴,就能斷定這條蛐蛐的強壯老幼,是上將之選,還
是下駟之材,值不值得捉捕。蛐蛐雖然軀體很小,可是聽覺銳敏,而且
異常油滑,它一聽到腳步聲,把翅膀一壓,就能讓原來的聲音韻律變得
忽遠忽近,讓掏蛐蛐的撲朔迷離,摸不清方向,它好從容逃遁。
蛐蛐都是穴居的,不管是土堆、石縫還是樹根附近公蛐蛐(俗名二
尾)的巢穴洞口,總有一小塊地方,收拾得平滑乾淨,以便引誘母蛐蛐
(俗名三尾)來媾合。掏蛐蛐的認準方位,找到洞穴,在距離洞穴半尺
左近,把扦子插了進去,用火摺子或手電筒照向洞口,把扦子一搖撼,
蛐蛐受了震動,驚慌失措,必定是三尾先蹦出洞來,立刻用罩子把它扣
上,等不了一會兒,二尾也跟著蹦出來了,也用罩子扣住。蛐蛐都喜歡
往罩子頂上爬,這時候把晾子口袋鬆開袋口,把罩子對準袋口一吹,蛐
蛐就自然蹦進口袋了。有經驗的人碰上運氣好,一晚上平均掏個二三
十對是常有的事,可是熬一整夜白跑一趟的,也不算稀奇。不過掏蛐
蛐有個小迷信,假如哪一晚毫無所獲,再不濟也要掏一兩對梆兒頭回
來,說是壓罐,否則這一季別想掏到好蛐蛐(梆兒頭是一種只叫不鬥的
蛐蛐,叫起來聲如敲梆子聲音,所以叫它梆兒頭)。這雖然是一種述
信,可是掏蛐蛐的朋友都信守不疑。
四黃、八白、九紫、十三青共分三十四等
有養蛐蛐專門經驗的高手,把蛐蛐分為四種,計為四黃、八白、九
紫、十三青共分三十四等。黃種以銅皮黃為上選,白種推白麻頭最傑
出,慄殼紫是紫種裡魁首,藍頡頦是青色裡狀元。以色澤論大致是白
不如黑,黑不如紫,紫不如黃,黃不如青,話雖如此,可是某種色澤中出
了一隻巢巢大材斬將奪旗勇冠三軍的巴圖魯,也不是沒有的。以形態
論,顱額要方,頸頷要壯,腿脛必長,翅翼能張才算上選,至於頭尖、頸
縮、腿短、腳軟就品斯下矣。關於賈似道《促織經》所列琵琶翅、梅花
翅、青金翅、紫金翅、烏雲翅、齊膂翅、錦蓑衣、三段錦、紅鈴月、額頭香、
色腈鈴五花八門的匪號異名,全憑豢養者任便吹噓,並沒一定準繩的。
蛐蛐決戰能夠沉著耐戰,是勝敗的關鍵,這跟它生長的地方關係
最大。蘇州有位最負盛名的蛐蚰把式席師傅他說:“生於淺溼溫土者
其性軟,生於石隙幽巖者其性剛,生於蓼渚蘆灣者其性和,生於砂岩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