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協議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阿客,不必為我傷感,這是為師自己選擇的道。”南陽子看得出他想什麼,毫不在乎的模樣,笑問道:“那麼你是想先修煉性功,還是先修煉命功呢?”
“唔,讓我想想……”謝靈運沉思了起來,原本南宗中人嘛,自然是先命後性的,但師傅的個性向來開明,幾乎都是三教合參,沒那麼多的規矩。
南陽子也不急,先是安靜的等待了一會,又悠悠地吟道:“徒兒啊,呂祖有《敲爻歌》唱過‘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不過別忘了,呂祖接著還唱過‘只修命,不修性,恰似鑑容無寶鏡。壽同天地一愚夫,權握家財無主柄。’”
“好好好,性命雙修最好,全給呂祖說去了!”謝靈運苦笑,其實心中已經有了主意,說道:“《萬法歸宗》裡的法術,施展起來要跟上天神明有著強烈的感通才行,心性之功越高就越好,所以師傅,我選擇先煉性功。”
南陽子點頭一笑,道:“那好,我就先傳授你心性之功,第一境,煉己。”
第一卷 第十二章觀內景,出元神
“心性之功第一境,煉己,內裡又有三層,第一層:入靜;第二層:養心;第三層:煉性。”
天色已經是一片漆黑,明月高掛在山頂樹林的枝頭。
飛龍亭中,在謝靈運的聆聽下,南陽子細細地講道:“我們先說第一層入靜,修心煉性從靜起,若然心不能靜,那麼性功將永無所得。《道德經》雲:‘致虛極,守靜篤。’儒家《大學》有言:‘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佛家《成實論》則說:‘止為定,觀為慧,一切善法從修而生,皆為止觀所攝。’
入靜也好,止定也罷,都是說的同一個東西,摒除雜念,使得心境暫時地擺脫散亂和昏沉,呈現無思維的靜止狀態,令到識神退位,而元神純一!其中又細分有三階,即是三個修證步驟,一,攝心神;二,致虛極;三,守靜篤。”
所謂‘先法後止’,道儒佛三家都有本門的入靜法門,而又各有不同,道家有聽息、數息、隨息;儒家有心齋;佛家有觀鼻端白、觀想……”
當下南陽子把這入靜三階一一說了個清楚,然後講解傳授了一些修證要點,以及最重要的心法,謝靈運都聽清楚弄明白了,便道:“師傅,那我試試。”
“好,為師就坐在這裡為你護法,你的心儘可以安去。”南陽子呵呵的笑了笑。
謝靈運點點頭,便雙手放到雙膝上,微微閉上眼睛,開始修煉起來。
第一階“攝心神”倒是熟練,因為凝神、調息乃是修性、修命的入手功夫,現在恆寶每天都在練,他自然也有鍛鍊了多年的底子,否則之前就不可能會成功地施展出了引鼠法。
攝心神就是什麼都不要想,聽起來似乎非常的簡單,然而事實上,普通人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念頭活動,一會兒想起過去,一會兒思到未來,一會兒喜一會兒悲,這種雜念跳來跳去的狀態就叫做“散亂”;而偶爾間沒了散亂,又馬上便昏昏欲睡,這種狀態則叫做“昏沉”,然後睡著了,沒過一陣,心神就會繼續地散亂,因此生出了諸多的夢境。
芸芸眾生每一天不是在散亂,就是在昏沉,很少有空靈清醒的時候;而“古之真人,其寢不夢”,真人睡覺時都不會發夢的,除非是有意為之,這正正是心性之功的作用。
在那麼多的入靜法門中,謝靈運最喜歡用道家的聽息法,心神留意著自己的呼吸,不讓每一息溜走,但是心神卻不要想著去控制呼吸的長短快慢,也不要控制念頭的起落生滅,只是聽之任之,讓它們順其自然地生起又落下,最後心境歸於一片安靜。
“呼,呼呼……”氣息一呼一吸之間,謝靈運心中閃過了一幅幅的畫面,有白天在衙門前跟郭登高、莫雲房他們吵架,有老喜笑嘿嘿扭動屁股的樣子,也有其它……
漸漸的,所有的念頭都如同下雨般嘀嗒嘀嗒地落下了,心如止水,他也成功的攝住了心神。當然這次的目標並不是只到這一步,於是他向著第二階“致虛極”繼續邁進。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佛家唯識學說有五種心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這五識會接收到外界的各類資訊,再由第六意識來處理這些見聞覺知。有時候一個人會“走神”,比如聽不清旁邊人的叫喚,或者看不清眼前人的走動,正是因為第六識暫時沒有理會前五識的報告。
而在道家裡,這五識合起來統稱為“識神”,第六意識則屬於“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