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與爭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淺的鹽井,盤車的軸是橫架著的,得用人踩。或者鑽到盤車裡面,像小白鼠踩轉輪似的踩著盤車轉。
盤車和鹽井全在屋子裡面。所以生產不受天氣的影響。
鹽水汲了起來,就可以熬鹽了。有些鹽井離熬鹽的廠家比較遠,通常用連續的竹管把鹽水輸送到鹽灶裡去。
晝夜不熄的火
“鹽水就這樣直接流到鍋子裡去了嗎?”
你弄錯了。“鹽灶”是熬鹽的廠家,大家都是這麼叫的。從井裡汲起來的鹽水又黃又濁,得澄清過濾之後,才能放到鍋子裡去熬。
鍋子下面的火是晝夜不熄的,燒煤或者燒柴。工人不斷地把燃料送進灶門去。熊熊的火光照亮了工人的臉。灶面上是成排的鍋子,鍋子裡的鹽水濃淡各不相同。瀰漫的水蒸氣充滿了整個屋子。工人把鹽水從淡的那日鍋裡自到濃的那口鍋裡,還不斷地攪動鍋裡的鹽水。等到水分逐漸地蒸發幹了,濃的鹽水鍋裡就結成一顆顆潔白的鹽。
“要熬多久水分才蒸發幹?”
這可沒有一定。鹽水本身有濃有淡,差別很大。鍋子也有大有小。至少要熬一天一夜,才出一次鹽。那口鹽水最濃的鍋裡,水分幾乎蒸發於了,結成了雪白的鹽粒。工人把鹽剷出來,放在蔑簍裡,再潑上幾瓢清水。
“潑上清水,鹽不會溶掉嗎?”
鹽才不溶呢。鹽裡面含著很多雜質,有氯化鎂,有氯化鈣,這些雜質比鹽容易溶,潑上清水,這些雜質就溶在水裡了,把水漉幹了,就成為“雪花鹽”。把雪花鹽放在模子裡,舂結實了,成為磚頭那樣一塊一塊的,就是“磚鹽”。
“你說的不是巴鹽嗎?”
磚鹽不是巴鹽。巴鹽的熬法稍有不同,至少要熬上兩三天才出鹽。火也是晝夜不斷地燒。鍋裡的水漸漸蒸發,就隨時加添鹽水,讓鹽從鍋底慢慢地凝結起來,越結越厚。直到最後,整鍋結成一大塊,剷下來就是巴鹽了。
“哪種鹽好呢?”
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巴鹽水分少,容易搬運,可是雜質較多。花鹽和磚鹽水分較多,可是比較純淨。花鹽要裝了簍子才可以搬運,磚鹽搬運起來跟巴鹽一樣方便。川藏雲貴地區山路崎嶇,運輸問題是非考慮不可的。
一切急需改進
“你說的都是實情?”
怎麼不是實情呢?你這樣問,一定覺得我說的太離奇了,不像20世紀現代的事。但是,四川的鹽井確實是這個樣子,跟2000年前相比,可能沒有什麼差別,真是太古老了。單說鑿一口鹽井,就得花上一二十年的功夫,咱們可沒有這份耐性等待。汲鹽水還用牛力,用人力,為什麼不改用機器呢?熬鹽最大的本錢是燃料。怎樣節省燃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這樣說來,一切正待改進。”
我也這樣看,一切急需改進。
第一回 鹽神降世
張海潮睜開眼,世界並沒有跟著亮起來。他狠狠咬了嘴唇,痛還是痛,幹還是幹,總算證明了兩件事:一、這不是夢;二、他還活著。
風更大了,順著青天色的道袍直灌進羊皮夾襖裡,讓他不自覺的把衣服裹得更緊。四下望去,頭頂上繁星無數,身下黑漆漆的,極遠處混混沌沌,像一張大嘴吞噬了天與地的界線。
“第幾天了?”張海潮心想,“不是第六就是第七!”
中間有段時間睡迷糊了,確實記不得。水,兩天前就沒了,肉乾像冰塊。這樣沒日沒夜的飛,怕沒有八千也有五千多里。他實在也不抱任何希望了。有時候就想,天上是不是真有玉皇大帝,還有那幫官樣神仙,見了他這不倫不類的無品小仙,會不會一腳踹下天庭,是了、、、、、、不用踹,因為最後他自己一定會把自己摔死!
事情就發生在一月前。眾位師傅終於想了個辦法:送他離開老君谷,要越過數十里冰川,只有飛!憑几個老道的本事,用了壓箱底的道袍三十八張,縫製了一面巨大的風箏。試了幾次,居然把四五百斤石頭拎到了半空。風箏下面紮了把椅子,張海潮現在就坐在裡面。本來放飛的時候,還帶了一百來斤的碎石,因為差點撞到冰崖上,為了升高,全扔了。很快就成了現在的樣子:飛了六七天,不知有多遠,大概是向東,不知道何年何月落地、、、、、、
無量天尊,天河在哪啊?跳下去摔死也比渴死在天上強、、、、、、和天生氣,實在沒脾氣,睡吧,睡著了摔死也不痛。就這樣,天很快亮了,直到暖洋洋的感覺與太陽一同爬起來,張海潮這才醒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