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原西洋理國所處的地界是大明船隊此次海外貿易抵達的最西邊的一站,然後將從西洋理國返航,回程的時候經過婆羅洲和呂宋島,這樣的話大明第一次海外貿易就結束。
在馬六甲待了一段時間後,大明船隊啟程趕往了金洲,所謂的“金洲”就是蘇門答臘島,與馬六甲一樣都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葡萄牙人設立總督進行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永樂時期金洲曾經有大明的一塊海外領地舊港宣慰司,說起來這件事情還與鄭和下西洋有關。
舊港宣慰司是當時大明駐南洋最高行政機構,也是大明帝國領土的最南端,首任舊港宣慰使為施進卿。
由於大明有很多少數民族,故而明太祖在少數民族地區設定宣慰使司和宣撫司等土司制度,以土司治土民。
宣撫使和宣慰使定期進宮朝貢,按年交納定額賦稅,稱為差發,戰時聽供朝廷的徵調,例如白桿兵。
據史料記載,舊港宣慰司成立於永樂五年,一直持續到正統五年,其所轄制地區被滿者伯夷王國接管。
由於滿者伯夷王國是大明的藩屬國,而大明在邊疆實行土司藩王制度,只要各地區承認隸屬於大明,那麼大明不管各地的藩王是互相吞併還是互相服屬朝貢,只要不發生大規模區域混戰損害到了大明的威信,那麼大明都不會管。
故而,對於舊港宣慰司的滅亡大明並沒怎麼在意,畢竟它距離大明本土實在是太遠了。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設在滿剌加王國的據點是作為與舊港宣慰司相配的御封軍鎮,建立了城柵和倉庫等物,作為大明經營西洋的中轉站。
實際上,李宏宇此次在南洋各國設立海關司分衙,其中一項最主要的目的就承擔起中轉站的職責。
以鄭和下西洋為例,船隊鄭和的每次出使西洋,人數大約在二萬七八千人左右,時一年半以上。
如此龐大的一支隊伍僅日常的生活消費就是一個巨大的數目字,假設每人一天一升口糧,那麼整個航行就需消費十五萬石以上的糧食,需要幾十艘大船運載。
這很顯然不利於船隊的行進,故而亟須在沿途建立固定的物資轉運站,一方面存放不急需的物資,減少運輸船隻,另一方面可以為主力船隊和分往各區的分支船隊不斷補充物資。
同時,由於古代船隊出發和返航都是憑藉海洋季風,故而在下西洋的途中很需要一個候風停泊地,在那裡住上一段時間等候季風,以便繼續前行或者啟程歸國。
再加上鄭和使團出使的地區很多,除了主力船隊在主航線上到達一些主要地區外,沿途還要分派出一些分支船隊到達其他一些地區。
因此,為了回大明時間的統一,也需要建立一個返程集中地,故而在下西洋的中途建立一箇中轉站或者停靠站便成為鄭和的一項重要工作,如今輪到了李宏宇。
與鄭和不同的是,李宏宇建立的海關司分衙不僅是中轉站而且還是大使館,肩負著經濟和政治以及軍事三重任務。
以前,海外諸國前往大明進行朝貢貿易需要大明頒發的勘合,這樣做其實很麻煩,一旦丟失勘合後就無法與大明進行朝貢貿易,而且限制了大明的對外交流。
當海關司分衙建立後,想要前往大明的人在分衙登記後即可攜帶分衙頒發的證件前去大明,行事無疑就方便了許多。
不過,這意味著李宏宇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來確保那些海關司分衙的正常運轉,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那些設在海外的海關司分衙遠離大明本土,一旦發生什麼事情很難及時作出應對。
以舊港宣慰司為例,當其被滿者伯夷王國吞併後大明並沒有什麼好辦法,故而只能眼睜睜地坐視,想必這令舊港宣慰司的宣慰使感到非常失望。
歸根結底,大明官場的那些官員沒有把舊港宣慰司當成大明真正的領土,否則大明當時剛經過洪宣之治,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國家財力得以積蓄,出海討伐滿者伯夷給舊港宣慰司出頭並不是什麼難事。
如果大明當時那樣做了,那麼經過近百年的移民和開發,舊港宣慰司肯定會對後世的南海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進而在史實上證明大明對南海的主權。
李宏宇自然不會犯這樣的錯誤,確切的說他要糾正大明以前犯下的過錯,重新恢復大明昔日在南洋的榮光,而重新建立大明海外基地將是達成他這個願望的第一步。
雖然現在南洋的局勢跟兩百多年前截然不同,大明的衰敗以及西洋人的入侵使得李宏宇要付出巨大的心血和精力,但在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