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宮。
景福宮是朝鮮王國的正宮,朝鮮王的居住之所,漢城五大宮之首,由於位於漢城北部故而稱為北闕。
據史料記載,景福宮始建於洪武二十八年,經多次破壞和重建,王宮得名於《詩經》中“君子萬年,介爾景福”中“景福”二字。
由於朝鮮王國是大明的藩屬國,故而景福宮的面積與規制嚴格遵循與宗主國大明的宗藩關係,是一座親王規制的郡王府,其所有建築均以丹青之色來區別於大明皇宮的金黃色。
景福宮呈正方形,有大大小小房間共七百二十八間,南面是正門光化門,東為建春門,西為迎秋門,北為神武門。
萬二十年,倭國的豐臣秀吉派兵入侵朝鮮,拉開了“壬辰倭亂”的帷幕,倭軍佔領漢城前,景福宮與昌德宮、昌慶宮被朝鮮的亂民焚燬。
史上,朝鮮王李琿繼位後工程量小的昌德宮被率先修復,之後一直當作正宮使用,景福宮則閒置了近三百年。
不過,與史不同的是,李琿選擇了修建景福宮。
此時此刻,朝鮮王李琿正在處理臣下所上的奏章,雖然已經年近半百但精力看起來還是比較旺盛和充沛。
說起來,李琿能夠成為朝鮮王還與“壬辰倭亂”有著或多或少的關係。
李琿是朝鮮宣祖李的次子,生母為恭嬪金氏,早年受封光海君,所謂“君”類似於大明的“王爺”。
壬辰倭亂爆發後,原本只是庶子的李琿被遠去大明避難的李封為王世子,臨危受命統領留在朝鮮的軍隊,為朝鮮擊退倭軍入侵貢獻巨大。
由於李的王后一直沒有生育,故而朝鮮宣祖時期朝鮮王國很長時間並沒有“大君”,也就是王后所生的嫡子。
按理說李琿在壬辰倭亂中立下大功,本是王儲的最佳人選,可惜他在庶子中只排行第二,上面還有一個一母同胞的哥哥臨海君。
故而,按照大明“立嫡立長”的立儲原則李琿並不符合當世子,而且諸位庶子也不服他,因此李琿的世子地位一直不穩。
尤為重要的是,由於李暉立李琿為世子比較倉促並沒有上報明朝獲得批准,故而李琿世子的身份始終未能得到明朝承認。
直到萬三十六年朝鮮宣祖薨逝,世子李琿即位後的第二年經過斡旋終於獲得了明朝的冊封成為了朝鮮國王。
李琿他即位後重用朝鮮官場的李爾瞻、鄭仁弘為首的大北派,先後處死了胞兄臨海君、養侄晉陵君、幼弟永昌大君、侄兒綾昌君等王位威脅者,並將繼嫡母仁穆大妃幽禁於“西宮”慶運宮,其行事受到外界諸多非議。。
至於李琿跟明朝的關係,雖然明朝先前未承認李琿的世子地位,但終究冊封其為朝鮮王,因此對明朝一直恭敬有加,直到薩爾滸大戰的爆發。
薩爾滸大戰事前,大明和後金都在拉攏朝鮮,後金更是自萬四十五年冬到薩爾滸之戰前五次致書朝鮮,挑撥和離間朝鮮與大明的關係。
萬四十六年閏四月,朝鮮正準備將後金送來的書信上呈大明之時,薊遼總督汪可受要求朝鮮出兵助明軍交戰。
面對大明的要求出兵的命令李琿與眾臣意見對立,認為朝鮮王國“三邊防備自守不暇,舉單弱不教之卒,入援天朝有何所益?”
不僅如此,李琿還斷言:“老酋桀驁,雖以中朝兵力,未能必其一舉剿滅。”
因此,李琿要求要求朝鮮的官員搪塞大明出兵的命令,始終不願出兵。
由於大明曾經幫朝鮮打敗了進犯的倭人,再加上朝鮮深受中華文化的薰陶,以“小中華”自居,故而朝鮮官場的絕大多數大臣都主張出兵以報答明朝再造之恩,同時滅了後金也對朝鮮的安全大有裨益。
既然滿朝的官員都支援出兵,那麼李琿也別無選擇,不過他依舊不甘心,因此從出兵的正統性來下手,認為汪可受只代表大明遼東的官府而不是代表大明皇帝,無權調動朝鮮軍隊,唯有大明皇帝下旨才出兵。
因此,李琿採用了拖延的策略,派使者去京城打探萬皇帝的聖意,並且以朝鮮國小民弱為由希望不參與跟後金的戰事。
當時遼東經略楊鎬已經出山海關,攔住了李琿派出的兩路使者,向李琿送去他的諮文,告訴李琿萬皇帝“鼓舞朝鮮”的旨意,要求朝鮮必須出兵一萬參戰。
李琿的第一路使者順利來到大明京城,萬皇帝明確告訴其要李琿服從楊鎬調遣,直到這時李琿才不得不放棄嘗試,派兵一萬五千餘人到遼東參戰。
說實話,李宏宇挺佩服李琿,竟然違抗了汪可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