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投靠滿清的明軍,剃了發後搖身一變成為了清軍,其戰鬥力無法跟清軍的八旗兵相比。
其實,對多爾袞等滿清的高階官員而言,他們把在山海關外投降滿清的漢軍八旗兵當做自己人,至於入關後收編的漢人,其身份和地位無法跟漢軍八旗兵相比,還無法取得他們的信任。
這樣一來就給了水師很大的可乘之機,面對水師的突然發難當地的清軍沒有任何心理準備,他們維持地方治安還行,也能跟那些反抗清軍的地方部隊較量,可哪裡有勇氣跟令清軍八旗兵都要忌憚的水師開戰?
一時間,投降清軍的明軍逃的逃,降的降,水師士兵幾乎兵不血刃就拿下了所攻打的城池,受到了百姓們的熱烈歡迎。
多爾袞終於品嚐到了明軍戰鬥力低下的苦果,他原本以為怎麼得也要打上一場,可那些投降清軍的明軍卻一觸即潰,根本不敢與水師交戰,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把那些地方拱手於人。
清軍鎮守南京城的人是豫親王多鐸,多鐸本想固守南京城等待救援,可轉念一想明軍水師擁有強大的火器,南京城的城牆根本就擋不住水師,再加上現在南方還沒有被滿清平定,百姓們被剃髮令弄得是天怒人怨。
所以,經過再三的斟酌,多鐸覺得撤軍儲存實力,率領著本部人馬撤出了南京城,北上淮安暫避水師的鋒芒。
就在多鐸撤離的時候,大量投降了滿清的明軍將領和官員紛紛倒戈投入了水師的懷抱,只有那些手上沾滿了大明軍民鮮血的明軍將領和官員不得不跟著多鐸走。
明軍水師的一系列行動立刻在大明引發了巨大的轟動,對那些依舊反抗清軍的武裝勢力而言是一個莫大的激勵和鼓舞。
永曆皇帝聞之後心中大喜,立刻讓手下的人護送他去南京,準備在南京城正式登基稱帝,以獲得大明正統的名號。
就在永曆皇帝在半路的時候,忽然之間接到了一個令他倍感震驚的訊息,襄陽的襄王和武昌的楚王聯合發表了聲名,以大明天數已盡為由擁立李宏宇為帝,驅逐建奴,保佑萬民。
襄王和楚王的聯合聲名在大明掀起了軒然大波,如果是別人擁立李宏宇為帝還好,可這樣做的人偏偏是大明皇室中實力最為強大的兩個藩王,這就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不過,以大明現在的這個爛攤子除了李宏宇有誰能執掌大局?
至於大明的天數,如果不是當年逼得百姓們造反迭起,大明何至於落得如今這個地步?百姓們又何嘗願意再度回到明朝的統治?
因此,改朝換代可謂是民心所向,那些打著“反清復明”旗號的人並不是真的想要恢復大明江山,而是以此來號召民心反抗清軍而已。
隨著襄王和楚王聯合聲名的釋出,福建巡撫方雲、廣東巡撫沈伯誠以及廣西布政使魯坤等擁有兵權與清軍對峙的大明高官紛紛響應,以天下百姓為由勸進李宏宇。
不僅如此,那些與清軍對戰的地方武裝勢力也紛紛表態支援李宏宇登基,以安天下。
因此,永曆皇帝不得不在途中停了下來,靜觀事態的發展,他的這個皇帝原本就名不正言不順屬於自立,又沒有什麼根基,如果不是大明的地方藩王現在已經死的差不多的話,也輪不到他舉著大明正統的大旗以大明天子自居。
值得一提的是,李宏宇回海城前夕,滿清攝政王多爾袞以在北京城居住的大明宗室衡王和荊王欲起兵,將被擄到北京城的弘光帝與秦王朱存極、晉王朱審、潞王朱常、荊王朱慈、德王朱由櫟、衡王朱由等十七人斬首於菜市口,幾乎滅了大明宗室的地方藩王。
對於襄王、楚王和方雲等人擁立李宏宇為帝的舉動,那些追隨永曆皇帝的人自然是心生落寞,如果永曆皇帝能執掌天下那麼他們可就是從龍的功臣,可現在面對獲得擁戴的李宏宇他們卻沒有絲毫的辦法,難道要他們跟李宏宇對抗?
由於是襄王和楚王這兩個大明依舊保有領地和權勢的兩個藩王擁立,因此即便是那些迂腐計程車大夫們也沒辦法指責李宏宇。
畢竟現在襄王和楚王才代表了大明的皇家,被清軍趕出封地的永曆皇帝在兩人面前根本就不能佔據大義的高度,屬於流亡的藩王而已,楚王和襄王的決定已經足以代表皇室的抉擇。
隨著襄王、楚王和方雲等人的擁立,水師的三大艦隊主官不約而同地勸進李宏宇,希望李宏宇以天下蒼生為念登基繼位,率領軍民驅逐建奴,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
面對各方的勸進的宣告李宏宇自然不能免俗,開始時肯定不能答應,否則他豈不是成為了覬覦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