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爹,娘,真好吃,你們多吃點兒!”郝然則是很高興,吃殺豬血旺,這樣的吃法,真是過癮啊。
“二哥家送兩孩子上學堂呢!”相對於孩子的無知,郝用則有些心酸。
“要不,我們也送然兒去?”王世清一直想的是,別人孩子有的,她的孩子也不能少“年前就多次告訴你別給我買藥了,存一點錢,偏不聽!”
“就算你不吃藥,我砍柴賣的那點錢也不夠!”郝用停下筷子:“過了元宵,我就去賀家賣柴,把這幾天砍的都賣了,加上年前存下的,也還差得遠吧!”幾十文錢和一兩銀子,那是天上和地下的距離。
“爹,娘,你們別說了,我不想上學堂!”好好的吃頓飯,爹孃卻在為她的事兒操心,郝然於心不忍。
郝用夫妻相視一眼,都在心裡暗自嘆氣。
正月十五,半山村喜氣洋洋,不僅僅為元宵,更為即將開始的學堂。
先生已經請到族長家了,好動的孩子們有忍不住的藉口找郝亮玩跑去看了,回來爭相傳誦:“比族長爺爺更可怕!”“還有好長的白鬍子!”
“甭管長得啥樣,既然來了,你們就得好好的學,一年一兩銀子,可別浪費了!”沒想過要考什麼功名,郝芬的目標很明確,孩子們就學一年,多認寫個字,能寫會算就成了。
“家忠,離開家前,你爹可是給你說過的,只要你好好學,願意學,他砸鍋賣鐵也供你!”郝芳則拉著兒子在面前輕聲教育道:“在這兒,別和表哥表弟們打鬧,要聽大人們的話,夜裡睡在姥爺床上,要警醒,幫忙照顧一下他老人家!”
“娘,您放心吧,我一定聽話!”趙家忠知道這個進學堂的機會來之不易,對娘提出的要求是滿口答應。
這個元宵節,果然是三家又一起吃飯,李杏花做足了面子,將之前留的血旺悉數拿出,難得的是,胡招娣也大方了一回,這天晚上煮的是乾飯。
孩子們吃了個肚兒圓,撐得發痛都有點捨不得丟碗。
看著熱熱鬧鬧的一家子,郝芬很滿意,言語中對郝通郝勇治家有方多有讚揚。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意料之外的搖頭晃腦,先生卻是一字一句教起了這樣的文字。
大字不識一個的一群孩子,對這些書中知識茫然不已,只是機械的跟讀,睜大眼睛盯著先生。
“老夫之所以要教授這些東西,是你們族長的要求!”羅秀才停頓了下,想當初第一次聽到這個要求時,自己覺得簡直是胡鬧,有侮斯文。但聽了族長的解釋後,又覺得有如此深明大義的族長是郝家之福,是郝氏子孫之幸。這篇家訓雖上不得大雅之堂,卻是教人修身、治家,告訴人們嚴以律己,和睦鄰里,勤儉持家的重要意義和具體做法。說是一部冶家之經不為過,也是啟蒙必讀之書。看著屋子裡擠下的二十個大大小小的學童,羅秀才甚至想著,多年之後,他們之中或許會有人出相入仕,光耀郝氏門庭。
聽說是族長的要求,孩子們誰也不敢懷疑。都認真的跟讀背誦。要知道,那個老人不僅在郝家,而且在半山村、平臺村都是說一不二的人。如果不好好讀,爹孃面子上不好過,自己在兩個村裡也抬不起頭。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朗朗讀書聲傳到了黃桷樹下,郝然聽得耳熟。
這些詩句,當是明末清初的《朱子家訓》,無論在半山村還是在賀家鎮,並沒有看到長辮子,那麼,可以證明她重生的時代是明末年間。
對於這個意外的發現,郝然很驚喜。煮好飯,木炭製作好,祠堂裡的讀書聲都還沒有停止,郝然悄悄的跑了過去,透過門縫看進去。
只見羅秀才拿著長長的戒尺,有節奏的拍打著桌面,讓孩子們跟讀。
“然兒,然兒、、、、”過了一個年,王世清感覺自己精神氣比年前好多了,起床上了茅房後,看著祠堂門外的女兒,心酸的喊了幾聲。
“娘,您起來了?”偷看沒被羅秀才抓住,卻被娘捉了個現形,郝然吐了吐舌頭,小跑著回來。
“然兒,你是想去上學堂?”以前女兒孤寂被人欺負,好不容易有馬臘梅葉紅她們陪著一起玩了,可現在開始,這幾個孩子進了學堂,女兒又沒有玩伴了。
“不是,娘,我看家忠表哥什麼時候下學!”郝然隨便就找了個合理的理由:“么姑給我們背了這麼多米過來,表哥一個月都吃不完呢!”
相對於郝芬的親姐弟明算帳,郝芳卻背了一密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