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月伴鳳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123章、兩年◎省府大佬迫不及待⑶
葉明遠見葉曉舒怒目瞪著自己,那怒火也消了一大半,而這一切事情,葉媚柔都沒有說話,只是一臉微笑地看著楊浩天,任憑兩人鬥嘴。
“小夥子,年輕氣盛是好事,想問題有時是有些偏激,不過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把你身上的凌角磨平的。”
葉明遠也是從心裡喜愛楊浩天,如果這小子入仕途,肯定有一翻作為的,“小夥子,以後有沒有打算進來呀?”
楊浩天聽了這話,心裡微微一愣,不過臉上沒有絲毫的表現出來,也只是淡淡地笑著說:“進不進去,也都是一樣,只要能讓老百姓富裕起來,做什麼樣的工作也都是一樣的。我們國家自從有了科舉制度後,教育與科舉也漸漸合二為一了,科舉更是成為了做官的敲門磚。金錢、美女、高官、厚祿、輕車、寶馬,人生所欲,也不過於此者,對於前程似錦的前程,這也讓人人都孜孜以求?成了秀才也就躋身於士林,成了預備官員,同時也成為統治階層的成員了,秀才也只是科舉入仕的第一個臺階,不過仍然不屬於正途,而真正的優異者被選任小小的社學教職,中了舉子才是真正做官的路子,一旦中了進士,再點翰林,這才算是走上升宮的坦途,官場養尊處優,榮華富貴,享有平民所享受不到各種特權,作威作福的現實,也就使得封建社會各階層都踴躍科舉之道,物理學上有‘場’,科場有如物理學上的‘場’,一旦踏入,任何人都難以止步:中了秀才想舉人,中了舉人想進士,沒中的千辛萬苦要考中,落第的死不瞑目要再考;這與現在的高考有什麼兩樣,那些為了跳出農門,為了應付這樣的制度,不也是為了進入吃皇糧的道路嗎?可真正能為家鄉的做出貢獻的能有幾人?更有幾人心甘情願地會回到生養的家鄉,為一方百姓致富的人嗎?”
“你做一個省的最高行政長官,知道現在農民的負擔有多重嗎?你知道這些負擔都是一些什麼嗎?你們到過農村的老百姓家裡看過嗎?知道他們吃的是什麼嗎?老百姓一家人辛苦一年打的糧食有三分之二要交給國家,也就僅僅留下三分之一做為家裡的一年的口糧,這當中還要留下來年的種子,試想一下,這夠吃嗎?他們有怨言嗎?沒有任何的怨言,可就是這樣還有一些地痞無賴仗著自己家裡在當地有一定的勢力,也就是說在鄉里或者是村裡當了一個芝麻大的小官,就會作威作福,而老百姓也只能忍氣吞聲,他們是人,會什麼就要任這些人的欺凌,他們為什麼處於社會的最低層,憑什麼要無怨無悔地給我們創造解決溫飽問題,難道他們是神嗎?不是的,他們也是人,有血有肉的人,也是一天到晚為了忙於生計而奔波的社會最為底層的人民,也正因為是他們才有著國家基石,基石都不穩定何談國家的安定團結,當然這樣說是有些偏激,而這其中取決定性的作用便是政府、軍隊?知道我們的政府有多少人窩在同一個坑裡,做著同樣的一件事情,而這些不都是農民養著的嗎?對於軍隊來說,如此龐大的軍隊,這些開支不大嗎?這些都是次要的了,對於一些重複又重複再重複建設的軍隊企業乃至國有企業,這不是又一次又一次增加的負擔嗎?而真正承擔這些負擔最終還是落在農民的身上嗎?我曾在國外的一本雜誌看到過,國內一個農民要養活著兩個政府官員,同時還養著兩個軍人,這樣的負擔有多大嗎?他們的土地裡沒有取之不盡,用不盡的金銀財寶,有誰真正的關心過他們的生活,關心過他們所需要的是什麼,只是一味的索取,甚至要榨取他們身上最後的一點油水。”
“對於國家有多少軍隊,這不是我所關心的事情,我只關心老百姓生活的質量,因為我就是在農村長大的,對於他們生活,不是當官的有發言權,而我們這些農村生活的人才最有發言權。歷看歷朝歷代的君王也都知道國家的根本就是民以食為天,更會想盡一切辦法儘可能減少農民的負擔,可是現在呢?有哪個高層人士會真正的有這樣的想法,當然他處於廟堂的最高處,站得比我高,看得很遠,想的不一樣罷了,當然我也不想知道他們想些什麼,更不想知道他們到底要幹什麼,我就是一句話,追溯三代以上,他們祖輩也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不要忘本就可以。”
“你……”
葉明遠這時確實被楊浩天這樣的話激起了性子,指著楊浩天,良久都沒有說出一句話來。
“我知道你要說什麼,我就是一個農民而已,想要治我的罪,就請拿出證據吧,我可記得國家的憲法所規定,允許民眾言論自由吧,如果真的以這條理由治罪,我覺得這個改革開放根本就沒有任可的實際意義了。”楊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