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發弄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在此之前,沒有一個外國人敢斗膽把話說得如此明白。這使施密特不由想到,希特勒是否會像在兩年前當霍拉斯·威爾遜將張伯倫的信件遞交給他時那樣,忿忿不平地奪門而去。但他未這樣做,只乖乖地作出答覆。他說,三國條約只會調整歐洲的情況,如沒有俄國的合作,任何問題都不能獲得解決——不僅在歐洲如此,在遠東也如此。
莫洛托夫表示懷疑。“如果你們待俄國為平等的夥伴,而不是當作笨蛋對待”他說,“我們在原則上可以加入三國條約。但是,首先要弄清楚的是這個條約的目的和目標。你們必須把大亞細亞地區的疆界劃在哪裡準確無誤地告訴我。”
這樣一問,顯然,希特勒便只有招架之功。於是,他便突然宣佈,討論暫時中止。“否則,我們會被空襲警報所困。”
希特勒原不喜歡與外國人在一起進餐,但仍邀請俄國人於13日中午與他一起共進午餐。然而,他讓步作出的殷勤卻改變不了他的客人的頑固。第二次會談時,莫洛托夫繼續咄咄逼人,提出了芬蘭問題。希特勒原來暗中算計,若與蘇聯發生戰爭,他將把芬蘭變成軍事盟友。一提到芬蘭,元首便從殷勤的午宴主人變成了暴躁的訴訟當事人。“在那裡,我們沒有政治利益”他抗議道。
莫洛托夫不太相信。“如果蘇德兩國維持良好的關係”他故作鎮靜地說,“芬蘭問題便可不用透過戰爭解決。但是,在芬蘭不得有德國軍隊,也不得有反對蘇維埃政府的遊行示威。”
希特勒耐住性子,用平靜而有力的語調回答說,在芬蘭的德軍,不外乎是開往挪威的過境的部隊罷了。
莫洛托夫的疑心依然未除,希特勒怏怏不快,把話說了又說。“為了取得他們的鎳和木材,我們必須與芬蘭保持和平。”
()
但他的下一句話——可能是說得太不策略——卻暴露了他的最終目標。“在波羅的海發生的任何衝突,都將使蘇德關係緊張——後果不堪設想。”
如果說莫洛托夫未看出這是一個威脅,那末,他將這點忽視了,從而犯了一次嚴重的外交錯誤。“這不是波羅的海問題,而是芬蘭問題”他嚴肅地回答。
“不與芬蘭打仗!”
希特勒頑強地說。
“那末,你們便違背了我們去年的協議”莫洛托夫同樣頑強地說。
這次較量,雖不及英國人的辯論有聲有色,卻要冷酷得多。裡賓特洛甫立刻發覺他所主張的德蘇緩和的政策已處在十萬火急之中。他以妥協的語調插話。希特勒會意,以裡賓特洛甫的南進計劃為題,向莫洛托夫進行旁敲側擊。“在英格蘭被征服後”他說,“面積達4000萬平方公里的大英帝國便會分崩離析,變成一個世界範圍內的、破產的莊園。”
希特勒活像一個新房地產業的推銷員,描繪出一幅引人入勝的圖景。“在這個破產的莊園內,俄國將得到終年不凍的、真正的公海。時至今日,人口只有4500萬的英國,卻統治了擁有6億人口的大英帝國。我很快要把這個小小的民族砸得粉碎。”
他說,德國不想轉移目標,不想把目標從反對歐洲的心臟——英倫三島——轉移開去。他反對任何波羅的海戰爭的原因就在於此。
然而,希特勒的這次離題,並未能撫慰莫洛托夫。他仍然在抱怨。“你向羅馬尼亞作過保證,令我們很不高興”他唐突地說。這裡指的,是德國向羅馬尼亞的新邊境作的保證,保證它不受外國侵略。“這保證也適用於反對我們?”
在外交上,把對手逼得走投無路是個大錯。“誰進攻羅馬尼亞,它就適用於誰”希特勒直率地說。片刻後,他宣佈休會,用的是昨天用過的藉口——英機可能前來空襲。
希特勒未出席當晚在俄國大使館舉行的宴會。正當莫洛托夫在為友誼而祝酒時,英機前來空襲,宴會於是中斷。裡賓特洛甫陪著莫洛托夫前往威廉大街,進了他自己的防空洞。
之後,他便藉此機會,將他孜孜以求的四國條約草案交給莫洛托夫過目。這份條約要求德國,蘇聯,日本和義大利,尊重各自的自然形成的勢力範圍,“友好地”解決任何爭端。它將蘇聯的“領土願望”定在“朝印度洋方向”延伸的南方。
莫洛托夫並未動心。他說,俄國更感興趣的是歐洲和達達尼爾海峽,而不是印度洋。”
因此”他說,“紙上的協議並不能令蘇聯滿意。”
他堅持要求得到能確保蘇聯安全的有效保證。接著,便列舉了一長串其它要求:讓瑞典中立;掌握波羅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