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頁)
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ヌ刈約菏歉霾瘓行〗詰娜耍��:鵲憫��笞恚�餼湍壓炙��隼吹畝遊榭瓷先ヒ埠萇⒙�5�還茉趺此擔�砝囪欽觳於雍芸煬褪視α舜粵鄭�齦齠汲閃艘巴饃�孀�搖�
1951年中,由於染上了熱帶疾病,卡爾弗特不得不返回歐洲療養。來自陸軍的約翰·斯洛中校接替了卡爾弗特的工作,他的到來為馬來分隊帶了新的風氣。斯洛中校開始嚴肅軍紀,並對隊員進行嚴格的訓練。他首先引進了步兵中規範的訓練課程,使特種部隊的成員熟練掌握單兵武器使用、班排戰術等基本功。然後,他又針對實際需要增加了爆破、傘降,在叢林中快速修建直升機停機坪、巡邏和襲擊等方面的訓練。經過一段時間的錘鍊,馬來亞偵察分隊終於脫胎換骨,面貌一新。這種變化在1952年年初,實施的赫爾斯貝行動中就可以略見一斑。
赫爾斯貝行動的目標區域在馬來西亞-泰國邊境中段附近,處在派拉克河兩條支流,白蘭河與新歌河間烏魯拉哈山山腳下的谷地中。這裡到處溝壑縱橫,急流險灘。但沿河岸地勢稍平坦處土壤十分肥沃,種植著大量稻米、玉蜀黍、木薯等作物,這是游擊隊的天然糧倉。英軍選擇圍剿這一地區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有情報稱,游擊隊第十二團的團部駐紮在河谷,且很可能其領導人陳朋(音譯)也在這一帶活動。SAS的3箇中隊將參與這次行動,他們的任務是找到並消滅叢林中游擊隊的根據地。B連將在河谷的西側白蘭河岸邊實施傘降,與從東南方向步行穿插過來的C連及D連形成合圍。這是SAS建成以來投入兵力較多的一次行動,也是自橫渡萊茵河後,英軍首次採用傘降作戰。
2月1日C連和D連到達離泰國邊境24公里處,他們原先打算乘卡車前往巴圖梅林塔,然後去翻那幾道山。但在一場大雨和洪水沖刷過後,車輛再也無法前進了,部隊只能在離目的地還有幾公里的地方棄車步行。在那樣的地形下就意味著他們要在烈日下走上兩天,很多人在腳上都打出了水泡。
到達巴圖梅林塔後,兩個連在鎮上做了補給,接下來每個人要揹負約31公斤重、足夠七天使用的口糧。2月4日部隊又上路了,下面的路程更加難走,而他們還必須和時間賽跑。因為按計劃B連將於2月8日在預定地點傘降。指揮官伍德豪斯一個勁地催促隊伍走快些,他讓兩個連輪流領頭,因為走在後面的部隊相對總要吃力些。從上午7點半到下午5點半,部隊一刻都沒有停下來,甚至連頓飯都沒有吃。第二天他們到了一片乾涸的河床,很多人的腳被跑進鞋裡的沙礫搓掉了皮。下士莫斯利實在堅持不下去了,當他艱難地解開鞋時,發現一片片面板已脫落,並粘到了襪子上,雙腳磨得血肉模糊。伍德豪斯讓他和另外兩人撤回巴圖梅林塔,同時命令部隊不要停下來,也不要再管掉隊的人。
令伍德豪斯更加頭痛的是在叢林中很難辨清方向。他們使用的地圖十分粗略,找來的嚮導雖然熟悉地形,卻與他們有語言溝通上的障礙,而且他根本沒有時間概念。傍晚時,嚮導稱在到達前面大河還要六個鐘頭,於是伍德豪斯命令部隊原地休息。但第二天他們到達河邊時,發現才用了三個小時,前一天若不停下來,天黑前他們就可能趕到。
這時,他們剛走完差不多一半路程,剩下的路程必須在兩天內完成。伍德豪斯命令部隊兵分兩路,由沃爾斯率C連渡過河水下游從東邊接近目的地;他自己則帶領D連翻過山頭包抄過去,他想,總會有一支隊伍能在傘降開始前到達。
能讓部隊在如此惡劣的天氣和地形條件下堅定不移地向前挺進,證明前一階段的訓練是成功的。伍德豪斯後來回憶道,那兩天他們已經對疲勞和疼痛麻木了,只剩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意志。他們機械地在攀上山岩,從泥濘的山坡上滑下來,踉踉蹌蹌地涉過河床,一路披荊斬棘穿過茂密的叢林。
第22特別空勤團(SAS)(6)
然而B連的空投卻因為天氣原因被推遲了。伍德豪斯部隊已趕到了白蘭河前的一座山頭上,他們接到命令,在B連於9日上午9時傘降後再下山渡河。到了9日,伍德豪斯發現天氣沒有好轉,而且起了大霧,等到9點也沒有聽到任何B連動靜。他以為行動又推遲了,便讓部隊暫時休息,並命令通訊員關掉電臺以節約電池。可就在一刻鐘後,他們聽到了頭頂上飛機的轟鳴聲。
等待已久的官兵們激動不已,他們如餓虎一般撲下山去。但到達河邊時,他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暴雨過後,白蘭河已漲到了36米寬、1.8米深,咆哮著的河水看上去十分湍急。這時,除了強渡別無選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