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8 章 將算學地位拔高 (第2/3頁)
木蘭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佬)一點面子都不給。
朝臣:“……”
行吧,連只需要挑刺的御史都得算數好,才能盯緊他們的日常花銷。確實,當官不能不會算數。
其實群臣的算學都不差。
無論是隋朝還是漢時,得到舉薦計程車人都要再進行一次統一考試,才能根據考試成績授官,這就是科舉制度的源頭。
算學一直都是士人必考的科目。隋朝和唐初在琢磨科舉的時候,也分了算學這一科。
只是群臣人為算學是基礎技能,不需要考核士人們都會。
不會有士人不會算學吧?這不是啟蒙就該學的嗎?群臣不是說當官技能中算學不重要,而是認為這個太基礎,不需要特意拿出來考核。
群臣知道算學的重要性,只是不理解李玄霸將算學考核地位拔高的緣由。他們認為這樣根本起不到考核賢才的作用,不如多考點其他的。
李玄霸承認,他其實是在拿著“算學的重要性”詭辯,和群臣們辯論時完全牛頭不對馬嘴,所以朝中公卿才對自己忍無可忍,擼起了袖子。
以大唐的現狀,確實算學是士人的基礎技能。他所考核的都是最基本的算學知識,著重於應用,不是“數學難題”,對大部分士人而言,都如吃飯喝水一樣簡單,不需要額外考核。
如今有底氣參加科舉的人哪怕是寒門士子,都是十里八鄉有名的才子,過目不忘和心算幾乎都是必備技能。他加大算學考核的比重,等於是單
純送分了。
“現在是這樣,但等科舉範圍進一步擴大之後,就不一樣了。”除了對二哥,李玄霸只在和友人的信中說了實話。
科舉為了錄取更多的人才,降低考官的主觀行為,科舉試卷的限制會越來越死。
明朝對科舉有兩項重要的措施,一是八股文啊,一是館閣體。
八股文規定了格式,館閣體規定了字型。前者讓科舉取士變得僵硬,後者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書法的發展。
但格式固定、字型固定,考官閱卷時才會更客觀,儘可能減少作弊行為。
後世科舉為了減少作弊,儘可能客觀地選擇人才,一定也會不斷給科舉試卷增加條條框框。
“如果科舉之初就提高算學的作用,後世皇帝或許能沿用,官員們不至於除了經義兩眼一抹黑,庶務全靠幕僚。”
友人們對後世卿大夫居然連算學這種基本計程車人技能都能丟掉感到大為不解。
難道後世做官只需要背熟四書五經?那也太可怕了!
李玄霸道:“唐宋進士及第之後還有‘制科’考試,要在專業技能上達標之後才能授官;明清將‘制科’制服規範化,融進了‘翰林制度’。三甲進士進六部打雜,二甲以上賜進士出身的進士先進翰林院學習,每年都會考核,如果幾次考核不過就會被遣回原籍。所以當官的進士還算有點本事,舉人就不行了。”
明清的史料比較詳細,每一科進士的名單基本都可考。進士進入翰林院後襬爛考試不合格被勸退者可不少,和後世一些人考入名牌大學後掛科退休一樣。
這也是祖宗幹過的,這也是“傳統”。
李世民很贊成李玄霸的額外之舉:“我們大唐的制度不僅要適合現在,也要為後世人奠基。既然算學很重要,那就應該加入科舉考核。越是基礎,就越應該考核。”
李世民一錘定音,兩層科舉中都加入應用算學的事就算確定了。
科舉加入算學,不一定會激發華夏自然科學的發展。應用數學和理論數學是兩回事,前者只是工具。
不過如果朝廷重視數學,或許民間會興起研究數學的熱潮,出現能推動自然科學發展的真正數學家也不一定。
女帝在科舉中加入詩歌考核,造就了唐詩的輝煌。
李玄霸很喜歡唐詩,但他是個實用主義的人,認為寫詩寫得好和做官沒關係。權貴們自己喜歡,多給詩人給錢捧場就成,把詩歌納入官吏考核,確實對朝堂和百姓沒有益處。
宋朝雖然弱了些,在文治方面還是有可圈可點的地方。宋朝革新改革對科舉下手時,第一件事就是取消詩歌考核。
至於這樣會不會讓“唐詩”不如原本時空輝煌,李玄霸表示,我就在大唐貞觀年間唐太宗身後,不服氣就來唐太宗身後打我啊。
你不僅要能有時空機,還要打得過我二哥。做不到,那他也沒辦法,給了機會讓你打都不中用。
李玄霸在和群臣吵架的時候,科舉已經開始組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