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田先生不必如此,快拿著這個腰牌上路吧,如果再晚點的話,一旦有人發現田先生不在牢房裡,必然會派軍來追。救你出地牢一事,是攝政王一手策劃和安排的,卻從未知會過其餘將軍……”
田豐打斷了楊彪的話,問道:“張彥,真的要放我走?”
“攝政王一向愛惜人才,從來不枉殺一人,既然田先生不願意歸順攝政王,輔助攝政王,那麼攝政王再留先生在此,也沒有什麼意義了。所以攝政王這才打算放了田先生,畢竟人各有志,勉強不得。”楊彪道。
田豐重重的嘆了一口氣,說道:“可惜啊,可惜啊……”
說完,田豐從楊彪手裡接過那枚腰牌,乘著馬車,便離開了這片小樹林,一路向北而去。
田豐走了以後,張彥不知道從何時,又是從何處走了出來,無聲無息的站在了楊彪的身邊。
“殿下,萬一這條計策不靈,那我們豈不是放虎歸山了嗎?”楊彪說道。
張彥皺著眉頭,也沒有多少把握,但他這樣做,也只是一場豪賭罷了。
“但願我是對的。”張彥自言自語的說道。
……
河北,鄴城。
袁紹殞命,但是卻沒有獲得屍體,所以部下們便為袁紹準備了一個衣冠冢。
此時此刻,鄴城境內風起雲湧,各種勢力紛紛蠢蠢欲動。
袁紹的長子袁譚,第二個兒子袁熙,以及年紀較小卻文武雙全的袁尚,三個人都按照諸侯的禮儀,來為袁紹下葬,並且為之守孝三年。
但鑑於此時的特殊情況,所以守孝時間改成了三天。
守孝期尚未超過,一直懸而未決的事情便逐漸浮到了層面上來。
袁紹死了,死的很突然,死的時候,也沒有留下一言半語,他的三個兒子,要地要由誰來繼承他的位置,如今卻成為了爭奪的焦點。
郭圖、辛評等人,都推薦袁譚,原因很簡單,袁譚是長子,自古長子嫡孫就是繼承者的首選,這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審配、逄紀卻推舉袁尚出任繼承人,原因很簡單,袁尚文武雙全,才華出眾,其才學遠勝過袁譚數倍,更深得袁紹生前所喜愛。而且袁紹也曾經說過要立袁尚為嗣的話語……
兩派人在靈堂之上公然爭論了起來,吵吵鬧鬧,喋喋不休的,可憐袁紹還未下葬,自己的家裡便出現了兩個派系,實在出乎了袁紹的預料。
“好了,都別吵了!”沮授再也忍耐不住了,登時大叫了起來,“主公屍骨未寒,你們就在這裡探討立誰為嗣的話題,難道你們就不覺得有些慚愧嗎?”(未完待續。。)
312沮授當權
隨著沮授的一聲怒吼,在場的人都啞口無言,臉上也都露出了愧疚之色。
沮授畢竟還是軍師,享受專權專斷的權力,一向不參與黨爭的他,也深得袁紹信任,與田豐一起成為了袁紹的左膀右臂。
本來,自古長幼有序,立嗣之事,根本不用那麼麻煩,肯定是袁紹長子袁譚繼位。
但是,袁尚文武雙全,又深得袁紹喜愛,更有審配、逄紀等人暗中輔佐,而審配、逄紀一向與郭圖、辛評不和,一旦袁譚當了主公,審配、逄紀的情況就可想而知。
所以,審配、逄紀便主動投靠到袁尚的門下,為其策劃奪嫡之路,並且大肆在關鍵位置安插親信,更主動拉攏軍中將領。
可以說,在冀州境內,袁尚一黨,佔據了軍政的一半,其餘一半當中,有像沮授、田豐、許攸、荀諶這樣的中立派,而隸屬於袁譚一黨的人,只佔了其中的三成而已,除了他是長子之外,其餘都無從和袁尚相抗衡。所以,袁尚接替父業的呼聲是最高的,也已經是大勢所趨了。
袁譚雖然軍功赫赫,但在政界卻不得人心,單從他攻打青州時,一怒之下進而屠城,激起了青州民變一事來看,袁譚似乎還不具備一個做主公的能力,至少,袁譚沒有想過屠城之後會造成的影響。
袁紹的三個兒子當中,第二個兒子袁熙一向與世無爭,對接掌父業也沒有興趣,所以。爭權奪利的事情。就落在了袁譚和袁尚的身上。
沮授一直在鄴城為官。雖然不參與黨爭,但這些事情卻瞞不過他,當初只因為袁紹尚在壯年,即便是兩黨再怎麼爭權奪利,也不會觸及他的利益,畢竟袁紹不死,他們再怎麼爭奪,也沒有用。
可是現在。袁紹已經駕鶴西去,誰來接掌袁紹所創下的基業,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國不可一日無君,袁紹雖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