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鋒,渡過黃河,明軍正式進入京畿之地。蕭之言、許義陽和金聲桓留在了河南,只有兩支騎兵奉命加入北伐大軍。
一萬多明軍騎兵往德州方向進擊,隨後逢勤、李志安、元啟洲和閻應元等強兵悍將依次渡河。明軍十萬,甲厚糧足,士氣高昂。
大軍在黃河北岸結營,翟哲傳令集軍中諸將議事。
軍令傳達,三遍鼓過,營中諸將彙集大帳。
逢勤立在首位,李志安和李來亨站在次席,後面是車風、閻應元、元啟洲等諸將,雖然都是總兵,但也有先後之分。
諸將肅立了半柱香的功夫,方進穿建甲佩刀護送翟哲走入大帳,就主座位。
“參見攝政王大將軍!”諸將的吼聲鼓動了大帳的門簾。
翟哲揮手,他深吸一口氣,“諸將免禮,諸位有從草原就在我身邊效力的,有從江南隨我反剃髮令起兵的,也有抗擊韃子的義軍。本王與諸位一起,歷經辛苦,終於扭轉乾坤。如今京師就在眼前,本王要在京師城外擊敗多爾袞,恢復我大明舊日河山。”
他摘下佩劍,那是胡家兵器工坊專門為攝政王打製的精鋼利劍,比盧象升送給他的腰刀要輕,但比那柄腰刀更鋒利。
“逢勤聽令!”
“末將在!”
“本王賜此劍於你,命你統管大軍北上戰事,軍中有違反軍令者,無論官職大小,以此劍斬之!”
逢勤眼神中閃過一絲激動,拱手道:“末將遵命!”
他上前幾步,從翟哲手中接過長劍,深施一禮。
“逢將軍請上座!”翟哲讓開主座,“本王從此刻起,只在帳中旁聽,軍中諸事都交給逢將軍了!”
大帳中雅雀無聲,諸將看向逢勤的目光滿是羨慕,從此刻起,逢勤和左若大明軍中第一人的爭論可以休矣。
逢勤身形停滯片刻,抬腳走上主座。
翟哲退到一邊,方進搬一張椅子過來,讓攝政王坐在主座的左側。
逢勤目光不再看翟哲,他瘦弱的身軀陷入主座的光滑的虎皮上,點將詢問軍情:“車風,你過河已有三日,與韃子交手有何發現?”
車風率部剛過德州城北,他稟告道:“韃子騎兵騎術精良,精通騎射,多數是漠東的蒙古人,我部騎兵與韃子交手,吃虧的多。末將不敢拉開戰線,在德州城北便止住了步伐。”
逢勤擺手命他退下,道:“韃子兵力與我等相差不大,騎兵又多,我大軍若是兼顧左右,一個月也未必能攻打到北京城下。我決定命大軍集結北上,先攻天津三衛,命水師從海路運送補給,再從天津擇機攻打京師。”
逢勤採用的仍然是穩健的策略,把自家的優勢發揮到極點,戰法渾然天成,找不到一點缺陷。
翟哲初始的想法與逢勤不一樣,他的計劃是大軍直接北上,破保定,一條直線直逼北京城,容不得多爾袞不與他決戰。但他既然說過把戰場的指揮權交給逢勤,就不能在表達反對的意見。
在淮安城下,他明白自己對戰場的把控力遠不如逢勤,所以決定不再做讓自己為難的事情。
逢勤有條不紊的下達軍令。
“車風、李定國聽令!”
“末將在!”兩位武將應聲出列。李定國雖然是將軍,但在這個大帳中,他的地位實在不值一提。軍中有派系,但真正的地位還是在戰場上打出來的。
“你二人率本部騎兵沿運河東岸前進,掃清沿途清虜斥候,每日進軍六十里,不得過快,也不得延誤軍機!”
“遵命!”
“元啟洲、閻應元!”
“末將在!”
“你二人率本部兵馬隨騎兵前行,緊隨騎兵十里左右前行!”
……
一條條軍令,精細到每支兵馬行軍速度,在何地駐營,都有交代。沿著運河東側前行,可限制清虜騎兵沿途騷擾。
相比較逢勤多年不變的沉穩與單調,翟哲其實更欣賞左若的疾風烈火。但理智告訴他,逢勤才是他麾下最適合的將軍。不僅僅是因為逢勤是他一手帶大的,也因為逢勤的戰法才能發揮火器的威力。
左若以弱搏強,氣勢如虹,每一戰都激盪人心。但真正在戰場對決,遠沒有逢勤給人讓對手更頭疼。能把自己的優勢用到極點,這才是真正的帥才。
次日大軍開拔,攝政王的親兵衛騎兵隨逢勤中軍同行。
翟哲本想隨騎兵同進,但逢勤堅決不許,不敢讓翟哲身處險地。
有些大膽的蒙古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