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求訂閱) (第1/3頁)
天下第一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篇散文,正是蘇軾科考之時所寫的《留侯論》。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其全鋒而待其弊……】
翻譯陳凡也就沒有翻譯了。
雖然這是古文,但並不難懂。
而且這文讀起來就像剛才歐陽修評價蘇軾所說的一樣, 文章風格如行雲流水,氣勢雄厚,一洩千里。
讀這樣的文章,不是文章之幸,而是讀者之幸。
“好。”
“好一個天下有大勇者。”
“難怪是狀元中的狀元,這篇散文牛逼。”
一眾學子聽著陳凡念出來的這一篇散文,內心都是激動不已。
這讓他們想起此前陳凡在岳陽樓念出來的《岳陽樓記》。
雖然這篇《留侯論》比不上《岳陽樓記》。
但其風格,文風, 以及氣勢都不落於岳陽樓記的下風。
只不過因為情景不一樣,暫時現在的蘇軾比不上范仲淹罷了。
但如此年輕,只有20歲卻寫出如此文章……難怪能震驚整個北宋文壇。
後來歐陽修還評價蘇軾。
說其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他日文章能不能獨步天下暫時不知道,但這篇留侯論,已經讓眾人看到了蘇軾的才華。
也正因為看了蘇軾的文章,當時宋仁宗卻是笑著對一眾妃嬪說,今天又為子孫後代選了兩個宰相。
這裡的兩個宰相,一個是蘇軾,另一個是蘇轍。
只是蘇轍確實後來一路做到了宰相,但蘇軾……人生跡遇卻與蘇轍完全不同。
“因蘇軾文章獲北宋開國以來百年第一,所以當時的宋仁宗是將蘇軾當成宰相來培養的。但雖然如此,就算是宰相也得從基層做起。獲得第三等之後,蘇軾被任命為鳳翔府判官,相當於一市之秘書。當時的蘇轍雖然考得不如哥哥,但也表現非常不錯, 也得到了重任。兩人分別之時, 做為弟弟的蘇轍一時有些感慨,就寫了一首詩給哥哥蘇軾。”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
遙想獨遊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
這首詞叫做《懷澠池寄子瞻兄》。
子瞻就是蘇軾的字,意思即將與哥哥分別,弟弟十分想念哥哥。
而“繩池”,當年兩兄弟進京趕考,一同經過的地方。
並且當時兩人還一起在繩池牆壁上賦詩。
甚至蘇轍還當過繩池的主薄,但後來因為考中進士,也就沒有上任。
兩人分別之時,蘇轍想到哥哥蘇軾又將經過當年他們進京趕考時路過的繩池時,一時感慨萬千,寫下了這一首詩。而收到弟弟這一首詩之後,蘇軾也給弟弟回了一首《和子由繩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 路長人困蹇驢嘶……】
子由是蘇轍的字。
相比之弟弟的留戀不捨, 哥哥蘇軾卻是無比的豁達開朗。
正如詩中所寫,蘇軾說啊,人生在世走過很多的路,想當年我們在眉山,後來又進京趕考,現在又將去往別的地方,這像什麼呢?我覺得呢,這像鴻鵠偶爾在雪地裡留下的一個個腳印。他只是偶爾經過這個地方,但他要去哪裡,那還不一定。還記得當年進京時候碰到的老和尚奉閒嗎,可惜,他已經去世了。而我們當年在壁上留下的詩,我們卻沒有機會再去欣賞了。有沒有感覺老和尚和我們當年在壁上留下的詩,就像飛鴻在雪地裡留下的腳印?當年我們去繩池的路上是多麼的崎嶇,路又遠,人也疲,驢子也累得直叫呢。
由兩首詩中,一下子就可以看出兩人的心境。
但蘇軾就是蘇軾。
他的文學,天賦……當真是想隱藏都隱藏不了。
哪怕就是回自己弟弟的一首詩當中,你都能看出他的不凡。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我了個叉,這句詩他喵的好經典,好有意境,好有畫面感。”
“是啊,不但經典,而且非常有哲理。”
“我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