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求訂閱) (第3/4頁)
天下第一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因為有利於作戰的天時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城牆並不是不高,護城河並不是不深,武器裝備也並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並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作戰的地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所以說:治國的方式,不能依靠劃定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能施行仁政的君王,幫助支援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援幫助他的人就少。支援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連內外親屬也會背叛他;支援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所有人都會歸順他。這便是孟子所說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說到這裡。
導師方良卻又說道:“如此治國理念雖然得到了各個諸侯國的認可,但是,在隨後的時間裡。各個諸侯國君主只是對孟子禮儀有加,但卻從來不推行他的思想進行治國。”
“為什麼?”
一眾學子更疑問了。
這麼好的理念,這麼好的治國思想,為什麼不用?
而且孟子還是一位如此品德高潔的人。
如果用孟子的思想治國,那整個國家就能夠治理的安定團結。
“要說為什麼,還得再講一個故事。”
導師方良不急不忙,繼續重述著陳凡在直播間講的內容:“又有一次,孟子問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殺死人,性質有什麼不同嗎?惠王說:沒有什麼不同。孟子又問道,用刀子殺死人和施行暴政害死人,有什麼不同嗎?惠王說:也沒有什麼不同。孟子說:廚房裡有肥嫩的肉,馬棚裡有壯實的馬,可是老百姓面帶飢色。甚至野外還有餓死的屍體,這如同率領著野獸來吃人!野獸自相殘食,人們見了尚且厭惡,而身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卻不免於率領野獸來吃人,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
“所以,在孟子的仁政思想當中,他提出了一個非常超前,也是一個非常令當時一眾君主不能接受的理念。這個理念,那就是民貴君輕。”
這一說。
一眾學子一下子明白了。
為什麼孟子的思想得不到推行?
為什麼孟子只不過是被他們尊重,但卻不重用。
這裡這麼多為什麼。
不是孟子的能力不足。
也不是孟子的思想不行。
而是民貴君輕的思想,讓那些即得利益者不願意接受罷了。
正如孟子所說的。
廚房裡有這麼多的肥肉,馬棚裡又有這麼多的壯馬,可是老百姓仍是很餓。
難道這一些諸侯國的君主不知道這樣的狀況嗎?
他們知道。
但他們就是不去改變。
他們首先想到的是讓自己吃飽,而不是先讓百姓過得好。
百姓過得好不好他們無所謂,或者說,他們不是第一考慮的。
甚至。
對於他們來說。
老百姓又怎麼會貴呢。
只有君主,只有掌權者,才是貴。
老百姓,只不過是他們奴役,或者是服務他們的罷了。
……
“在坐各位,都是各個地方的一把手。”
“今天這堂課也沒有別的目的,就是想與大家一同學習一篇文章。”
“這篇文章,出至於孟子。”
某有關部門,此時,一眾領導聚集一堂。
工作人員給每一位領導發了一本小冊子。
冊子上面寫著兩個字《孟子》。
從上面還沒有完全乾掉的墨汁可以看出,這是連夜列印出來的。
只看到上面寫道:“紂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為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援;之所以失去老百姓的支援,是因為失去了民心。獲得天下有辦法:獲得老百姓的支援,便可以獲得天下。獲得老百姓的支援有辦法:獲得民心,便可以獲得老百姓的支援。獲得民心也有辦法:他們所希望的,就滿足他們,他們所厭惡的,就不強加在他們身上。如此罷了。老百姓歸服仁德,就像水往低處流,獸向曠野跑一樣。所以,替深池把魚趕來的是吃魚的水獺;替森林把烏雀趕來的是吃鳥雀的鷂鷹;替周武王把老百姓趕來的是殘害老百姓的殷紂王……”
接著。
大螢幕上,出現了一行字:“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
ps:那個啥,好久沒有求月票了,來一張月票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