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黃帝內經》……(求訂閱) (第4/5頁)
天下第一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醫生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療,然後治好了,當成是他的功勞。
這顯示是蔡桓公在鄙視扁鵲。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這裡的肌膚不是肌膚的意思,這說的是肌肉的意思。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陳凡所講的故事,就是著名的《扁鵲見蔡桓公》。
這是前世韓非子寫的。
他的本意是告誡為政者要面對現實,傾聽百姓的意見,而不是逃避。
但是。
這放在中醫這一塊,這學問可就大了。
這不。
陳凡講完這個故事,有粉絲就問了:“凡哥,扁鵲是怎麼知道蔡桓公生病的,他又沒有進行把脈。”
對於此。
陳凡便說道:“其實中醫裡面,切脈是最下乘的作法。在中醫裡面,如果在診斷病人的時候,他一般會遵循四個方法,即望聞問切。”
“什麼是望聞問切?”
“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何臟腑也。經言,以外知之曰聖,以內知之曰神,此之謂也……”
這是《難經》裡面關於望聞問切的解釋。
“簡單來說,望就是望診,是對病人的神、色、形、態、舌象等進行有目的的觀察,以測知內臟病變,中醫透過大量的醫療實踐,逐漸認識到機體外部,特別是面部、舌質,舌苔與臟腑的關係非常密切。如果臟腑陰陽氣血有了變化,就必然反映到體表。
具體就是指看五官,目舌口鼻耳,看眼睛是否有神,眼白是否有異常,舌頭是否過紅,舌苔是否過厚,舌苔顏色是白還是黃,口腔是否有炎症,顏色是否過紅或過白,鼻子是否有有鼻炎,鼻涕是稀還是稠,顏色黃色還是白色,耳朵外形、性狀,主要看耳輪耳輪肉厚的腎先天就比較好,然後有沒有耳鳴或者耳炎……”
“我去,一個望字竟然有這麼多的學問。有趣,有趣,凡哥,那聞呢?”
“聞的話,就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兩個方面。主要是聽患者語言氣息的高低、強弱、清濁、緩急……等變化,以分辨病情的虛實寒熱。”
“那麼問呢?”
“如果望與聞還沒有把握,那就進行問了,這與西醫裡面的問差不多。問你哪裡不舒服,之前有什麼病,飲食情況,多少歲,大小便情況……等等。問完這一切,最後才是把脈。”
說到這裡,陳凡便說道:“有經驗的中醫生,有的時候根本就不需要把脈。因為透過望聞問這三步,他就已經知道了你的病情。既然知道,那為什麼要把脈呢?至於為什麼要把脈,那就是實在是沒有把握的情況之下,才會進行把脈,更為真實的瞭解到你的病情。”
“望聞問切”是中醫的基礎,其實應該很多人都知道的。
但可惜。
這個世界中醫發展成這樣了,大家只知道中醫看病只會把脈。
當然。
不說這個世界了。
就是前世,所有人也只認為,只有會把脈的中醫師,才是真正的中醫師。
造成這種原因,那就是大家對於中醫的不瞭解。
……
“我了個去,凡哥,您怎麼知道的這麼具體?”
“別激動,基本操作而已。”
“神你個基本操作,凡哥,您這樣說顯得我們很廢物啊。”
這一節課,不只讓大家知道了中醫,而且也讓一眾粉絲大開眼界。
與之同時,他們對於中醫也變得有了無比的好感。
如果真按陳凡這樣講的,先不管中醫怎麼樣,從理論上來說是很先進的。
“那啥,凡哥,我在想,您不會也會中醫吧。”
“這個……”
雖然有些不好意思,但陳凡還是說道:“會那麼一點點。”
“那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