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醫聖,張仲景……(求訂閱) (第1/4頁)
天下第一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地動儀,什麼是地動儀?”
有同學又提問了。
沒辦法。
關於東漢時期的科技,著實是有一些顛覆了他們的認知。
此前的渾天儀是,現在又來了一個地動儀。
“地動儀是一種監測地震發生的儀器。”
雖然解釋很短。
但陳凡只是一說,所有人都是哇的一聲。
“監測地震。”
“我草,這也太科幻了吧。”
“2000多年前就想到監測地震了,果然是黑科技。”
要說這個世界最讓人難於預測的是什麼?
那就是地震。
地震不像天氣。
天氣預報衛星可以直接上天,所以天氣預報很多時候是比較準的。
但地震不一樣。
地震因為儀器無法鑽到地底下,就算是能鑽到地底下,因為也不太瞭解地震的發生以及其他原因。
所以基本上這個世界上就沒有預測地震的機器出來。
正如前世很多人吐槽有關單位。
有沒有地震,得震了才知道。
地震有多大,也得震了之後才知道。
要是沒震,那怎麼能知道呢?
所以。
關於地震預測,也一直是全世界的難題。
可是。
陳凡這會兒卻是丟擲了一個地動儀的東西。
這讓眾人都是無比的激動。
對此。
陳凡便解釋說道:“大家不要激動,首先,地動儀不是地震預測機器。目前為止,暫時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機器或者是其他可以準確預測地震的。而地動儀,則是監測地震的工具。說簡單一些,那就是當地震發生之後,他可以告訴技術人員哪裡發生了地震。”
雖然預測與監測不是一回事。
但事實上。
監測同樣有著巨大的作用。
就像現在。
哪怕我們不能預測地震,但在地震出現之後,我們的監測,同樣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告訴大家。
比如透過電視直接告訴居民。
這也能夠減少因地震而造成的損失。
而且透過電視這種訊號的方式,他的速度往往還快於地震傳播的速度。
這在減輕人民生命健康與財產這一塊,都有著巨大的作用。
這放在古代,那就更重用了。
古代交通與通訊不發達。
往往一個地方要傳信給某個地方,少則走一兩天,有的甚至要走幾個月。
就像西域向長安或者是洛陽彙報一樣,那不得走一個多月。
如果真在某個地方發生地震了,靠這種方式通訊,朝廷一點辦法也沒有。
但如果有地動儀這個監測儀器就不一樣了。
“大家看,這就是復原版的地動儀。”
陳凡開啟ppt,然後說道:“地動儀有八個方位,他們分別是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個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這個地動儀,就是張衡製作的。當時張衡所處的漢朝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據《後漢書·五行志》記載,自漢和帝永元四年到安帝延光四年的三十多年間,共發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區有時大到幾十個郡,引起地裂山崩、房屋倒塌、江河氾濫,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
“漢順帝陽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地動儀的一個龍機突然發動,吐出了銅球,掉進了那個蟾蜍的嘴裡。當時在京師的人們卻絲毫沒有感覺到地震的跡象,於是有人開始議論紛紛,奇怪地動儀不靈驗。沒過幾天,隴西有人快馬來報,證實那裡前幾天確實發生了地震……”
所以。
從邏輯上來說,地動儀就是一種監測地震的儀器,他並不是預測的。
不過。
哪怕是監測的儀器,眾人也是目瞪口呆。
“2000多年前就有這樣的儀器,太神奇了。”
“好像西方有這樣的儀器,都是1000多年之後。”
“哪怕不能預測,只是監測也牛逼啊。畢竟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