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徐平說得起興。這兩個年輕人前途無量,這番話說給別人聽,會把人嚇壞,讓人覺得徐平思想出了問題,徐平相信他們最後能夠想通。
“我們做學問,來當官,就是要尋讓天下人都認可的道理。道理一以貫之,天下之民心中的神神鬼鬼,自然就會散去。家國天下,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少人以為這是求學之階梯,一階一階拾階而上,最終天下平,自己的學問就到了。不對,若是如此,沒個家的孤兒還不能求學了。若是如此,官做得越大,學問越大,官最大的就是天下第一學問人。哪個官大沒什麼學問,便就說是朝廷有鬼。這就是階級,是小鬼一步一步去當閻王,是個鬼世界,哪裡來的天下?家國天下,一樣是執其兩端而得其中,核心在國。國治則家齊,則天下平。國治教化於內,顯於家則為禮;教化於外,顯於天下則為德。天下的人心齊還是不齊,天下之外的人看得最清楚。為學者,在野則能讓自家齊,為隱。在朝能讓國治,為仕。子曰,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就是這麼一個意思。天下無道則無理,不按照道理做事,可不就只能隱了嗎。所以說啊,不要在朝政中搞階級,更不要在學問中搞階級,才是正途。天下人俱都是一個樣,有人過得好,有人過得差,沒什麼了起,並不說明有貴賤之分。過得差的人不必覺得羞恥,過得好的人也不能高高在上,大家各自過日子,都向著過得更好去就是了。”
張載道:“敢問相公,何為天下之道?何為天下之理?”
“天下之道,就是這天下是誰人之天下。天下之理,就是如何守住這天下。是故君子用於邦國,必問,此邦此國,是何人之邦,是何人之國。若為邦人之邦,國人之國,則以天下之道盡心竭力而治之。邦主之邦,國主之國,則以客卿而治之。客卿乃受人錢財,為人所用,替人守邦國。錢財不足,則隱,國主不用,則隱,為客而已。此之謂,君子於別人之天下,只是一過客。你們讀先秦典籍,便就會讀到許多客卿所言。官員,是這天下的一分子,以理治國。客卿只是一過客,以術治國。喧賓奪主,田氏代齊。先秦之時各邦國有主有客,共治邦國,這可是不一樣的。後人為學,一定要知道他們是主是客,不然對於他們治國的辦法,就會迷惑不清。”
什麼是道?非常簡單,這政權是誰的。理同樣簡單,怎麼保住政權不倒。道崩德散就是政權不再在主人手裡,其德自然就散了。漢借周德,因為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並不是天下的唯一主人,漢朝同樣也是如此。漢初的皇帝家裡同樣要種地織布,不會理所當然地視天下民財都是自己的,想取就取。違背了這道,理就立不住,人心要散。一直到宋朝,皇帝的內庫都是按照制度,從天下之財裡分一部分出來,天下並不是他趙家的。制度不一定能守住,但不表示制度不存在,這就是天下的道理。
蒙古人來了,這天下不再是天下人的天下,道崩則德不存,理當然也就不在了。後來的朝代不循舊道,舊理自然就不在,拿著古人的典籍,讀得再好也不能治天下。這就是文明當中的道理,連道理都沒有的政權,凝聚不起人心。裝神弄鬼,對百姓連蒙帶嚇,是沒有用處的。明白了政權的道,再去找自己的理,把天下事一理貫之,人心才能齊。這就是為什麼道理最大,其他一切都要服從道理,要按照道理做事。
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
說到這裡,徐平笑著對幾人道:“理通為儒,道理通了才能跟人講,不然就只是學與問。做學問,講道理,是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在這裡跟你們講道理,你們覺得我通不通?”
幾人一起笑了起來。
黃金彪聽得雲裡霧裡,昏昏欲睡,見幾人笑,舉起杯來道:“相公說的,自然是天下間的道理,哪個不服!飲酒,飲酒!”
徐平舉杯一飲而盡,對黃金彪道:“你啊,不許我做人,非要我做閻王。做人真難!”
普通人不必要一定明白道理,他們只要覺得管他們的人按道理做事就好了,這個時候官員就有些像閻王。老百姓哪管你是閻王還是玉帝,只要能夠開開心心地生活就好。教化就是把道理慢慢深入到人民心中,大家都懂道理,自然而然按照道理做事。現在徐平自己也只是在完善自己的道理,教化只能留給後人,不知何年何月了。
徐平是個隨性的人,對人生講究順其自然,不較真。所以徐平對天下的道理,滿篇都是虛偽,核心是偽。政治是扮演,人民喜歡怎麼樣就怎麼樣,只要合道理。存偽求真,就是徐平在小康之世,守住天下認同,向著大同社會而去的道理。大同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