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 (第3/4頁)
冰點沸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親就跟他父親提起——那蔡家的女兒看著知書達理,溫柔大方,和咱們荃兒倒是挺登對的。而且聽女兒說起,他們偶然遇見的時候,兒子老是盯著人家小姑娘猛看猛看,說不定就看對眼了?
王母跟兒子提了一嘴,還以為兒子會像以前她說起他親事時一樣不耐煩。因為王荃上一科就考中了舉子,常對母親說等他中了進士後再談婚論嫁不遲。王母見兒子年紀不算大,也沒太在意,可是越想越不妥當——萬一兒子心氣高,非要中了進士然後娶個高門貴女回來,這對他事業倒是有幫助了,可仰丈人鼻息畢竟不是什麼舒坦事,何況高貴的媳婦進了門,能不能孝順自己這個婆婆還是兩說呢。
今天見到的這蔡家七姑娘,卻真是個好的。性情開朗卻又舉止得體,與人交談時落落大方,沒那種官家小姐矯揉造作的脾氣。而且她孃家和自家地位相當,真正是門當戶對,聽說本人還愛讀書,正好對了兒子的脾氣……
王母想了許多話來說服兒子,誰知道剛一提出來,兒子就忙不迭的應好,還催她快把婚事定下來。
王母驚訝不已,兒子什麼時候對自己的終身大事如此在意了?還是說,對這蔡小姐一見鍾情?
在王母的追問下,王荃將他當年下水救明媗的事情說了出來。王母聽到這女孩兒居然和兒子這麼有緣分,也感到極為高興,說不定就是月老將她送到兒子跟前的呢?
於是王家立刻請大媒向蔡家提親。蔡家夫妻倆正擔心女兒受了選秀落選的影響不好說親呢,居然想睡覺就有人送枕頭過來了,哪有不答應的——重要的是,王家和王荃本人,的確條件很好啊。
不到二十歲的舉子,又是書香世家,這樣的女婿真是打著燈籠
兩家人都對這婚事十分積極,很快便下了小定,大定,就等著明年春闈后王荃金榜題名,緊接著便可“雙喜臨門”,大登科小登科一起慶祝了。
“真是千里姻緣一線牽”
芳菲聽王荃簡略的說了他和明媗定親的經過,雖然王荃只是平鋪直敘,並沒有將他與明媗之間的情潮暗湧說出來,芳菲卻也能想象得到這對小鴛鴦定然是對彼此有意的。
這年頭見個閤眼緣的異性不容易啊,所以一見鍾情的事情毫不稀奇,兩人多年前見過一面就互相有好感,那是很正常的。“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見了一面就私奔的情事多了去了……他們這好歹還沒私奔呢。
芳菲一向視明媗如親妹,不然當時何至於冒著風險替她出頭,硬是到皇帝跟前將她從入宮名單中刷了下來。雖說這是因為她跟皇帝有舊,但她也不是見個人都幫的。
如今得知明媗有了好歸宿,她哪有不開心的道理?而明媗十歲的時候就開始在陸府出入,和陸寒也見過多次,陸寒對妻子這乾妹妹也愛屋及烏十分喜歡。
為著這層緣故,陸寒與芳菲特意將王荃留在家裡用了一頓便飯。芳菲雖然沒有出席相陪,但特意交代廚房做了一桌特別豐盛且地道的京都名菜,還開了一罈家中珍藏的好酒給二人送去。
王荃得以飽嘗京城美味,而陸寒也哈哈笑道:“多虧了王賢弟,我才能解解酒饞……你嫂子平時可不讓我貪杯的。”出於健康養生考慮,芳菲並不贊成陸寒嗜酒,雖然陸寒酒量甚豪,也很少有在家喝酒的機會。
他這“賢弟嫂子”稱呼下來,就有些將王荃引為自家人的意思了。王荃真心仰慕這位儒雅溫文的前輩,席間向他請教了一些科舉八股上的問題,陸寒自然是言無不盡。
其實王荃家學淵博,其祖是儒學大家不說,父親也是精研八股的學者。但和陸寒一席話談下來,發覺陸寒的才學並不在父親之下,而且談吐風趣,講研問題時深入淺出,隱隱自成一派。
他當年是陪祖父到過鹿城的,知道陸寒自幼就得到與祖父起名的繆天南繆大儒的讚譽,是江南聞名的才子。而陸寒科考時“小三元”的往事,以及擔任鹿城府學時讓鹿城府學的大批學子透過了鄉試的功績,王荃也都清清楚楚。
他不過比自己大著幾歲而已……王荃以前因為家世的緣故,也是個恃才傲物的青年才俊,但在陸寒面前卻恭恭敬敬的,沒有一絲傲慢姿態,就是深深覺得自己遠不如陸寒。
往後隔了幾天,王荃再度登門,邀請陸寒參加上京備考的江南舉子們舉辦的文會。這種文會在春闈前幾個月陸陸續續都會有的,陸寒當年進京趕考的時候也參加過不少——呃,還曾因此受過無妄之災被懷疑“買字眼”扔進大牢裡去呢。
陸寒這些日子閒著也是閒著,便也不推辭,欣然應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