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妹找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都袖手旁觀,聽其自然,不置可否。一邊是小皇帝,剛出道,涉世未深,雖身居皇位,但尚未掌實權;一邊是慈禧太后,牝雞司晨,垂簾聽政,並無遜位已屆成年的兒皇帝的打算。如果,戊戌變法成功,慈溪太后自然靠邊,退隱後宮,頤養天年,並無大礙;只可惜慈禧並無讓賢的考慮,部分重臣害怕失去在握的權勢,也無意變革。小皇帝按清朝的祖制,成年後即可執掌朝政,攝政的太后和大臣理應還政於皇帝;但權力之爭,從來都不是順利、平穩過渡的,而是要經過一番你死我活的生死較量的。康熙即位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有權勢、有心計的孝莊皇太后,是他得力的後臺支柱。皇權的承接和過渡,天大的國家大事,就這般兒戲似地走了個過場,以失敗告終。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從奴隸社會進到封建社會,再經過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到現在,其間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停留在封建社會階段。一個封建王朝推翻了前一個封建王朝,幾乎是毫無例外、千篇一律地先進行燒殺搶掠,把本該已是屬於自己的前朝宮殿毀之一炬,然後就是好大喜功、大興土木,恢復舊制,一切如舊,只是“朱顏改”!這可能就是歷史重負的弊端了!悠久、因循守舊的歷史,使我們現在在很多方面落後於歷史短淺的國家,無法輝耀我們古代的文明和進步,這難道不應引起大家的思索和回味!
依照辯證法的理論,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應是螺旋式的向上;而我們歷代王朝的回顧,好像不過是一組相切的圓:一個朝代的興亡,就如同一個圓,起點回到了終點;另一個朝代的更迭,不過是又由上一朝代的終點出發,原地不動地從新劃了一個圓。朝代不同,疆界版圖會有變化,或大或小;不同姓氏的皇族,傳承延續的時間,或長或短。每個王朝都有它興衰的歷史,都有它獨特的文化。如果有什麼差別,僅此而已。
我不是一個歷史學家,對中國歷史的系統瞭解和學習僅限於中學歷史教科書的水平。但我想對一個普通老百姓來說,這已經足夠了。這已經可以使我認祖歸宗,瞭解我們民族的過去。過去的輝煌,可以增強我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勵我們發憤圖強、自強不息;過去的瑕疵,是掩飾不去的存在和現實,但一個發展中日益繁榮昌盛的國家,迎來的總是瑕不掩瑜的燦爛和喜悅!
沉迷於過去的輝煌,無異於痴人做夢,一枕黃梁再現,完全是些虛無飄渺、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但當我們今天脫貧致富,漸入小康水平,並展望更加美好的未來時,過去的輝煌,永遠會是使人感到自豪和欣慰的美好回憶。不值得炫耀的過往歷史,甚至是刻意編造的過往皇家軼事,不怕浪費了電影膠片,也得顧及一下自己的自尊心。
2006年9月17日(星期日)
中國影視界一瞥
中國影視界一瞥
電影可是一門了不起的偉大藝術,它結合了文學藝術、攝影技術、電聲技術,形成一門獨立的綜合性藝術。它的發展始於上世紀初,從無聲電影,發展到有聲;從黑白的發展到彩色;現在又引進了電腦技術,更是如虎添翼,發展之快,一日千里。
我很喜歡看電影。60年代,還是個中學生時,有時逢到某某外國電影展,趕場子跑不同的影院,一天可看2、3部影片。當時的影片以蘇聯的為主,演員的表演藝術和攝影技術與水平都是上乘、第一流的,因為當時壓根兒就沒有好萊塢這一茬。說實話,當時蘇聯的電影藝術是一流的,像喜劇片“忠實的朋友”、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戰爭與和平”、阿。托爾斯泰的“苦難歷程三部曲”、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和許多西方名著改編的電影,諸如莎士比亞的“第十二夜”、“奧賽羅”等等,我至今仍然記憶猶新,回味無窮。再有就是印度的電影“流浪者”,等等。
現在,電影片多如牛毛,世界各國的應有盡有,但電視的發展,卻極大地中衝擊了電影的市場。當然,電影院是不會也不能被電視機替代的,不過方便的家庭影院,確實大大地降低了電影片的票房價值。近年來,電影院我幾乎都沒有進去過。更有甚者,近年來的電影,尤其是國內的片子,似乎越來越沒有什麼看頭了,有些片子耗資數以億計,演了半天也不知道演的是什麼,沒有故事情節可言。就拿“英雄”來說,好端端的一部悲壯的歷史劇,卻搞成了一部莫名其妙的男女情愛的鬧劇,沒有劇情可言,甚至也沒有人物角色,只有幾個木偶似的表演者;口說幾句生澀、支離破碎、前言不搭後語的臺詞,跑龍套似的在臺上客串了一趟。我真有點替這些名角叫屈,演這等沒有劇情、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