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今還就還了,趙午痛快地答應了趙鞅歸還人質的要求。待趙午回到家後,同父兄一商量,越來越感覺這事不對勁兒。邯鄲緊鄰衛國,假使將人質送往遠在太行山另一側的晉陽,山這邊的邯鄲就危險了,手裡沒有了這些人作為抵押,衛國的進攻將肆無忌憚。
經過仔細商量,趙午做出了這一生中最錯誤的決定——進攻齊國。
趙午的用意是好的,如果偷襲齊國得手,搶他五百戶居民來向趙鞅交差。然而正是這一錯誤決定斷送了趙午的小命。
原因是齊國太強大了,僅憑邯鄲這一座城市是很難動得了的,早晚都要晉國出面給你圓場,你欠下的債也很有可能由趙鞅來埋單。
而在趙鞅這邊,趙鞅左等右盼仍見不到人質的影子,卻等來了趙午進攻齊國的訊息。趙鞅憤怒了,乾脆殺掉了趙午。沒想到正是趙鞅這一輕率的舉動,引發了晉國內部長達八年的內亂。
趙午的名字確切一點說應該稱做“邯鄲午”,早在趙午爺爺那一輩起,就已經脫離了趙氏宗族,獨立成為邯鄲氏。從法律上講,邯鄲氏和趙氏已經不是一家人了,趙午完全有理由拒絕趙鞅的命令。但從血緣關係上講,兩家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所以趙鞅出於一時憤怒,以趙氏大宗主的身份殺掉趙午時,自我感覺理所應當。
但有一個人不那麼認為,這就是趙午的兒子趙稷。你殺了人家的父親,人家兒子完全有理由恨你,也有充足的理由為父報仇。隨後趙稷宣佈邯鄲起義,鋒芒直指晉國六卿之一的趙氏。
事情有些麻煩,雖然邯鄲大夫是趙午,但是邯鄲城不是趙午的,那是晉國的城邑。趙午死後,他的兒子趙稷卻宣佈邯鄲起義了,那不是向整個國家叫板嗎?國君完全有理由派人幹掉你。
事實上晉國國君也是這麼做的。這個國家好歹名義上還是屬於國君的,你說起義就起義啊?趙稷剛剛宣佈起義,國君立馬就調集人手平叛。在趙家的支援下,一支平叛軍隊開往邯鄲,然而邯鄲並不是此次戰役的主戰場。
如果事情進行順利的話,這支代表正義的軍隊很快就能平定叛亂,然後凱旋歸來,晉國還是晉國,趙鞅還是趙鞅。可是這個世界之所以精彩,是因為時時刻刻都會發生意外,這次的意外實在是情理之中的。
趙鞅忽視了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晉國不是“趙國”,在晉國說話算數的不是趙鞅,當然也不是國君。晉國權力一分為六,智、趙、韓、魏、範、中行。有什麼事兒大家商量著來,如果你一定要出頭,那你一定會碰頭。
趙稷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在他的身後還有兩座大靠山——晉國六卿之二的範氏和中行氏,有這兩家在,他們是不會讓趙午白白死掉的,當然了,他們也不喜歡看著趙鞅揚揚得意的樣子。
趙午雖然和趙氏同宗,但已經出了五服,屬於那種八杆子興許能打得著的親戚。話說回來,趙午和範氏的關係就不一般了,趙午的親孃舅就是範氏的現任老大,而範氏和中行氏又是兒女親家,你想想人家這樣子的關係,能夠坐視不顧嗎?
當然是不能的,之所以眼看著平叛的軍隊都開到邯鄲城下了,範氏和中行氏還遲遲地不肯動手,那是因為他們在做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他們要讓國君弄明白一個問題,這場戰爭,誰才是真正的禍首,晉國的法律條文明明白白地寫著:始禍者死。這話還算不算數了?
說到底還是範氏和中行氏老到一些,即使要置趙鞅於死地也要給其安插一個合適的罪名,這樣殺他也是名正言順的。在兩家的強壓之下,晉國國君態度發生轉變,宣佈趙鞅處死趙午是不合法的。這樣,錯在趙鞅身上,範氏和中行氏就可以冠冕堂皇地攻打趙鞅了。
經過範氏和中行氏的不斷努力,趙鞅的行為終於被做了定性,不要太麻煩,三個字足以置趙鞅於死地:始禍者。
是的,首先挑起*的是趙鞅,人家趙午怎麼也算是個大夫,屬於國家的高階幹部,趙鞅未經請示私自殺害國家幹部,從而引起國家內部動盪,這件事兒要趙鞅負全責一點都不冤。
有了輿論的導向和國君的聲援,範氏和中行氏放開了手腳攻打趙氏家族。
趙氏家族提前得到訊息,說範氏和中行氏謀劃攻打趙氏,趙氏第一謀臣董安於建議趙鞅提前採取行動,以備不測。趙鞅卻表現得很樂觀,天真地對董安於講起了晉國的法律條文,晉國法律規定誰先動手就是死罪,趙鞅因此判定範氏和中行氏是不敢先動手的。但趙鞅沒想到的是,範氏和中行氏已經將“始禍者”的罪名安在了他的身上,還取得了國君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