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沫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寒泉山潭柘寺位於揚州府東南隔著蘇河和蘇州府交界處。
這座寺廟歷經五朝千年風雨,寺廟不大,卻是江南少有的香火鼎盛的名剎。
寒泉洞位於山頂,說是洞,其實也就是一處巖穴石室,室中供奉兩丈高的禮教聖人朱孔的白岩石雕塑。
傳說,聖人曾經在潭柘寺修習,講學。
因此潭柘寺除了受普通百姓的香火誠心,也很受江南學子的禮敬。
每日上山拜佛求心的人除了大批百姓和官宦人家,也總有一些寒門學子和雲澗書院或者鹿門書院等著名江南官學裡的學子。
拼著雙腿發軟打顫也要爬上山頂,去拜祭一下聖人,學子中傳言,會考前來叩拜聖人,能讓你在科舉中超常發揮。
當然子不語怪力亂神,學子們也只是求個心安,可以在會考中不那麼緊張。
潭柘寺可能也是想著沾了聖人的光,因此對待一些有才華但是卻囊中羞澀的寒門學子很是優待,免費提供住宿的廂房。
供一些秀才生員的考生在寺中研讀學問,當然學子們還是要交很低的一些餐食費,才能得到齋飯。
寒泉洞前就是整個寒泉山上泉水的發源地,寒泉池,池旁多巖崩隧谷,池順著山谷石罅流經全山。
寒泉其實是一處溫度很高的溫泉,寒泉池總是終年冒著滾燙的水泡。
此時入冬,罅中的水汽蒸騰,遇到冷空氣,煙霧湧出,屢屢可見,整個寒泉山就沐浴在這樣的白霧蒸渪中。
忽略掉上山拜香百姓一邊爬石階,一邊說話的談論聲,和山腳下迎合著這強大人流應運而生的連綿成片的各類小販的吆喝聲。
白煙瀰漫的寒泉山伴著清溪晨鐘,倒頗有幾分雲深不知山門何處的飄渺感。
賣熱騰騰的肉包子的,酸醋澆著吃的雲吞麵的,吸引小孩子的透亮糖葫蘆的,自家磨製的小棗糙豌豆黃的······
各種冒著香氣剛出鍋的小吃和引著小孩子肚子裡饞蟲翻滾的甜食叫賣,讓起早趕路來上香的百姓們更是飢腸轆轆了。
“阿孃,我想吃那個”。扎著雙髫穿粗布衣的小女孩指著不遠處一個小販剛掀開大鍋,冒著白色熱氣的蕎麥麵烙糕。
婦人摸了摸口袋裡攢了一年的二兩銀子,這是供奉佛祖的。
“囡囡乖,小孩子不可以貪嘴,不然佛祖會不保佑的。”
“來,我們來吃帶來的乾糧”。
婦人從天沒亮就從鄉里趕來了,這都快晌午了,孩子肯定是餓了,她從包袱裡拿出一塊硬邦邦的幹餅。
掰開一大半給自己的女兒,有嘩啦啦的幹餅碎屑掉落一地。
“囡囡吃,這是你最愛吃的,娘烙的餅”。
小女孩很乖的接過餅,用力的咬著,眼珠卻一直盯著那各種花樣的甜糕。
婦人又仔細的把剩的小半塊餅包好,放進包袱裡。
從包袱裡拿出一截竹筒。
“囡囡在這老實坐著,不要亂跑,娘去給你接點泉水來喝”。
小女孩點點頭,繼續坐在石階上啃餅。
此時有很多同樣趕路來的百姓都坐在空地上吃乾糧,寒泉山上流下的泉水是她們喜愛來這裡拜佛的又一個原因。
泉水甘爽可口,是佛爺賜福過的,喝了能保佑身體強健。
潭柘山的佛祖不單靈,也最是憐憫,不然怎麼會賜下這麼可口又不要錢的泉水呢。
接泉水的百姓很多,婦人回頭看了看女兒老實的坐在石階上吃餅,又往溪流上流進了進,這一片的泉水兩邊都被人擠滿了。
離小女孩坐著的地方不遠,有一個書生在賣字畫,書生很潔整,一身白色儒生服直裰,在一眾灰褐色短打的小販們很是顯眼。
小女孩的目光不由的被吸引。
那是賣什麼甜糕的地方,從來沒見過。
小女孩走入烏泱泱的人群中,忽然鼻子被人捂住,立即暈了過去。
猶如一滴小水滴在人河中被蒸發,絲毫波動都沒有引人注意。
柳奚笙看著眼前和他講價半天的身材發福,戴著員外帽的富貴老爺打扮的中年人。
有點想打人的衝動,果然越有錢的老爺越摳門。
“我這副《秋釣圖》拿到縣裡的品墨軒去賣,不提裝裱,就這樣連個畫軸都不裝,三十兩銀子,他們都不會壓我的價。
您這位爺倒是好,就給我十兩銀子,還讓我再給您搭副字,我這是字畫,不是大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