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7 章 姑娘請披黃袍(十三) (第2/5頁)
三水小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聲勢,陛下,臣以為,只要調集武寧、義成、宣武幾處守軍,定能將叛軍剿滅在濮州城下。”
“陛下,當年臨淄王逆亂,正是被時任鎮遠公江明雪剿滅於此地,臣以為,將各處守軍招來至此處,定能將江左益圍而攻破!”
梅舸今年不到四十歲,只看她瘦削白皙的臉龐,很多人都以為她不到三十歲。
站在議政殿的一角,聽著兵部的大人們高談闊論,說什麼要各地守軍將叛軍分而割之,最後在濮州畢其功於一役,她微微低著頭,手指勾著袍袖的一角,一言不發。
戰報一封接著一封傳到了繁京,幾乎可以說是沒有一個字算得上好訊息。
十二月初三,魏州被破。
十二月二十七,鎮州被破。
玉衡十八年正月初六,定州刺史白復周投敵。
正月二十七,叛軍破宣武軍。
二月十四,叛軍兵臨濮州城下。
二月二十日,濮州城破。
兵部信誓旦旦的“畢其功於一役”毀於一旦。
濮州向西,渡河過庸關便是繁京。
雖然朝廷調撥了三十餘萬兵馬在這數百里路上,可濮州失守,朝中人心惶惶,勸陛下離開繁京之聲漸漸響起。
“你說叛軍撤軍了?”
此時是玉衡十八年三月十九,看著傳信的斥候,万俟玥自御案後站了起來。
“江左益撤軍了?”
“啟稟陛下,叛軍
在濮州留下六萬精兵,其餘十萬大軍北撤而去。”
撤軍?為什麼?
万俟玥看向梅舸,只見她半低著頭眉頭微蹙。
江左益攻下濮州,正是氣勢大振之時,合該一鼓作氣,又怎會撤軍?
“陛下,叛軍多半是知道了前方有三十萬大軍鎮守……”
万俟玥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
“若照你這麼說,江左益這也怕,那也怕,他是如何造的反?”
江左益的反叛,讓這位久在繁京的陛下多了幾分鋒芒,她環顧群臣,問:
“叛軍北撤一事,爾等可知端倪?”
“陛下,臣聽聞,齊州原平城至今未被叛軍攻破,其知府言方應收攏各地軍民,意欲切斷叛軍回撤之路。”
齊州?原平?
“陛下,前幾日微臣從逃難之人身上得了一篇檄文,正是廬陵學子孟月池在原平府所寫的‘《繳叛章》’。”
江左益叛亂四個月,万俟玥終於得了一個好訊息,她甚至有些不敢信。
那女臣從袖中取了那篇檄文呈上,万俟玥展開細看,忽然笑了。
“這孟月池是何人?看她這檄文之中所寫,原平府中已經聚集十餘萬大軍,攻破盧龍關,抓了江左益的兩個兒子,滄州、定州兩地也已經光復。”
群臣譁然。
跳過那些“人盡相食”、“老幼皆白骨”之類的言語,万俟玥的目光凝在檄文的最後幾句
——“逆亂之賊,不如紙虎,微火成炬,可盡焚之,但請各地英雄為百姓謀生路,除逆平亂。十人可擾之,百人可襲之,千人可奪縣,萬人可據城,則令逆賊無處可駐、無眠可宿、無糧可入、無路可出。”
“好一個‘無處可駐、無眠可宿、無糧可入、無路可出。’”
放下檄文,万俟玥深吸了一口氣。
“若此計成,朕得一大賢。”
“傳令陣前,待叛軍過河,便立時困住濮州,若是讓濮州城的叛軍脫身,帶兵之人就領著他的三族老小一起投河吧。”
“再令武寧衛一萬兵馬即刻北上,綴在叛軍後面,襲擾截殺,削減其兵力,竭力支援原平,此事成了便罷,若是不成,朕離開繁京的那一日,有些人是跟著朕走,有些人,是頭跟著朕走。”
見陛下竟然起了殺性,群臣默然片刻,只能稱是。
散朝之後,梅舸叫住了剛剛呈遞檄文的女臣,大理寺少卿於若菲。
“於大人這封檄文真的是從難民手中得來?”
看著梅舸,於若菲面帶淡笑。
她是女舊臣之後,也是柳朝妤同科,梅舸身為女臣卻在攻訐柳鉉徵一事上走在前面,早被她視作敵黨。
“梅侍郎以為如何便如何。”
說罷,於若非便轉身離去。
“孟月池。”當天夜裡,梅舸便拿到了一份檄文,看著最後的署名,坐在燈下的女子淡淡一笑。
遠在原平正在統算糧庫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