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雙手奉上道:“今特奉上,聊表寸心。”那阿儺接了,只是拿著缽盂不放; 伽葉才去傳經。
唐僧終於把經取到了。但是; 準確的說; 那幾大卷,幾大馱,幾大捆; 幾大擔,都是中華大唐國長安唐太宗收。唐僧不過是個郵遞員; 幫唐太宗送了一趟貨而已。
唐太宗天天盼他取經回來; 好重做水陸法會; 超度亡靈; 以解殺戮之災。終於盼回來了; 太宗道:“御弟將真經演誦一番,何如?”唐僧便於雁塔寺登臺,方欲諷誦,忽八大金剛現身高叫道:“誦經的,放下經卷,跟我回西去也。”這底下行者三人,連白馬平地而起,長老亦將經卷丟下,也從臺上起於九霄,相隨騰空而去。唐太宗只好又選高僧,修建水陸大會,看誦《大藏真經》,超脫幽冥孽鬼。
唐僧取的那個經並不是他的經; 那是唐太宗的經; 那些經裡究竟寫的都是些什麼妙法; 他還沒來得急看呢; 扔下就走了; 他已經修成正果了; 得快快趕去接受如來佛祖的封賜!
唐僧的修行歷程如下:
1。 由金山長老啟蒙; (見附錄)
2。 由觀音菩薩點化; (見第十二回)
3。 由烏巢禪師傳授; (見第十九回)
4。 由孫悟空具體指導; (穿插各回之中; 太多)
5。 由如來佛祖封授。 (見第一百回)
如果唐僧沒有得到觀音菩薩的點化; 那他是成不了佛的。如果唐僧得到觀音菩薩的點化; 又有孫悟空的保護; 其實就可以成佛了。那麼; 有沒有烏巢禪師傳授給他的《心經》; 與如來佛祖封授不封授; 並不存在任何關係。
所以大家看西遊記都不太重視烏巢禪師這一段。
其實呢; 唐僧取的經; 早在第十九回就已經取到了; 他取的是烏巢禪師的經; 這個經才是唐僧的。唐僧一直修行的就是這個經; 這個經不是如來佛給他的。當然; 如來佛也沒那麼死板; 無論你學的哪一套; 都是可以來任職的。
唐僧一路上唸的都是《心經》; 無論他達到哪層境界; 都是他自己個人的修為; 這與如來封授給他的那個職務是兩回事。好比我們今天學位與職位的關係。
唐僧的學位達到了什麼級別呢? 第九十八回; 凌雲渡脫去凡胎; 標誌著他終於從一個凡人成了仙; 這個仙大概是最低層次的; 僅僅只是身輕體健; 可以飛了; 應該還不回具備孫悟空豬八戒那樣的變化功能。
唐僧脫去凡胎; 是接引佛祖指導他完成的; 這與《心經》的關係也不大; 那麼; 烏巢禪師傳授給他的《心經》究竟有什麼作用呢?“若遇魔瘴之處,但念此經,自無傷害。”可見; 這個經沒別的法力; 只是專門用來度過一切災厄苦難的。
前面我們講過; 神仙們的口訣都是些密碼; 一輸入密碼; 程式立即啟動; 馬上發揮功效; 這個《心經》也是的; 是由二百七十個字組成的密碼; 當遇到災難時; 須連續完整的一次性輸入; 一切災難都可以化解掉。
效果究竟如何呢? 唐僧一路上逢各種大難小災; 做過了無數次的試驗; 經驗證: 一切OK! 無一例失敗; 成功率100% 。
經雲: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寂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開頭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和結尾的咒語; 都是不翻譯的; 因為怎樣翻譯都不足以表達原意; 所以乾脆就不譯了; 他只表音; 讀音當然不是今天的普通話; 而是古長安發音。
如果確實不會讀的話; 我來注個音; 以方便大家; 我既不翻譯; 也不講解; 以免誤導; 我只是注個音。